據港媒報道,隨著證監會陸續落實改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透明度及保障投資者的措施,市場相信停頓近半年的“合成”ETF審批,可望在提前落實最后一項提高透明度措施-“產品數據概要”文件(即Product Key Facts Statements,簡稱KFS)出臺后,最快于明年初重啟。
基金業界預期,證監會檢討ETF監管機制的工作暫告一段落后,除主要ETF發行商或大量引入已于歐美市場上市的ETF外,預期會吸引更多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加快在港開展ETF業務。
產品數據概要 料早出臺
據了解,證監會高層早前分批約見本港14家ETF發行商,表明希望各發行商就ETF產品編制KFS文件提供意見,而大部分發行商均已在11月底前向證監會提交所擬備的KFS版本。
證監會高層與業界會面時,據知重申無意叫停ETF新產品申請,而是希望與業界合作,落實提升市場透明度及加強投資者保障的措施,因此相信在KFS規定提前實施后,證監會將重批積壓的合成ETF申請。
證監會于今年5月決定所有上市、非上市投資產品落實KFS規定時,原表明給予業界一年過渡期,惟市場一般相信,在證監會大力鼓勵下,所有發行商的已上市及新申請的ETF產品,均會在明年初編制KFS文件。證監會發言人接受查詢時,未有響應ETF產品會否提前實施KFS。
須解釋產品 列明風險費用
證監會要求產品發行商在KFS中以簡短篇幅、淺白文字的方式解釋投資產品,方便投資者作出比較,一般會以4頁的篇幅說明產品的主要特點、風險及各項費用。
近日本港ETF新產品審批停滯不前,市場人士相信與傳媒大篇幅報道安碩A50中國基金(02823),以向投資銀行購入掉期協議等衍生產品復制回報,而并非直接持有A股,涉及重大交易對手風險,觸動了證監會及財金官員的神經有關。
本港ETF市場近年發展迅速,貝萊德及德銀等主要ETF發行商均表明,擬在港引入更多ETF產品擴張版圖。據市場人士估計,明年會有多家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加入本港ETF市場搶灘,包括暫定于明年初開業的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