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來自日本的兩個批次蔬菜輻射檢測結果不合格,香港24日中午起將禁止日本5個縣出產的部分農產品進口及銷售。
兩批次日本蔬菜檢測結果不合格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23日表示,由24日中午12時起,暫停3月11日以后,日本千葉、櫪木、茨城、群馬及福島縣出產的部份農產品進口及銷售,包括牛奶、奶類產品、蔬菜和水果;而肉類、野味、蛋類和水產等有官方衛生證明方可進口。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梁卓偉表示,當日有兩批由日本空運抵港的食品輻射水平檢測結果超標,其中一個批次的兩個白蘿卜樣本,放射性碘含量超標兩倍及8倍;另一個批次的菠菜,碘含量超標10倍。
港府決定24日將有關決定刊憲,當日中午起生效。違反規定者最高可判罰款港幣10萬元及監禁1年。
食肆購儀器即場測輻射
日本核洩漏事故令一些食客的心理罩上烏云。位于尖沙咀的一間日式食肆的生意近期銳減三成。為使顧客重拾信心,該食肆引入“輻射測計儀”,即席檢測日本進口食材。
此外,有香港網民在討論區內提出,要購買手提輻射檢測儀,“隨時隨地”確保食品物品未受核輻射污染。
食衛局指出此類儀器須經專業調校,呼吁市民切勿亂用。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徐國榮教授認為,日本核事故對民眾心理的干擾大于實際影響,其實市民毋須過度恐慌。
他指,人很難與輻射“隔絕”,微量無損健康。“吸1包煙的輻射相當于照一次X光;香蕉等多種食物含有天然性放射物質;人體本身都會散發輻射……”他舉例說。
日本進口食品貨品持續監測
港府繼續全天候監測香港的空氣、食水、食品,以及進口貨物的輻射水平。在日本進口食物方面,3月12日至今,除上述兩批發現有超標樣本,其余逾280批全部合格。
至于日本輸港貨品的監測,香港海關對空運及海路兩方面的貨物實施檢測,包括藥物、化妝品等,至今未見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