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內地生仔”兵團繼迫爆香港產科、兒科后,下一個被攻陷的地方可能是手術室。有香港團體指,內地產婦多用剖腹生產,占用不少手術室時間,尤其中國傳統吉時更緊張,使用率高達五、六成,令其它手術如腫瘤切除需延期一、兩個星期。
內地中介公司不斷提早安排內地產婦來港預約床位,正常應懷孕20周至25周才預約床位,但現時提早至懷孕7周,令香港本地產婦要與時間競賽。曾有居于沙田的本地產婦打算到私家醫院分娩,懷孕至25周向私家醫生提出預訂私院床位,但獲得回復是私院在產婦懷孕11周已“截龍”,只好改為預約公立醫院,亦沒有空缺,最終需要跨區至東區醫院分娩。
關懷香港召集人郭家麒表示,醫院管理局應停止接收父母皆非港人的產婦,以預留足夠的分娩名額予港人。他解釋,公立醫院產科嬰兒床位近年使用率急升,由2005年的每張床平均有50名嬰兒,銳升至去年的每張床有六、七十名嬰兒。他質疑,公立醫院人手短缺下,是否有足夠的人手應付。
內地產婦多用剖腹生產,因此占用不少手術室時間,尤其中國傳統吉時如8月8日更緊張,使用率高達五、六成。郭家麒透露,現時大約有3至5成手術室被產科占用,主要用作內地產婦的剖腹生產,其它手術如腫瘤切除需延期1、2個星期,較以往病人只需等候2、3天為長。他指出,若遇上中國傳統吉時,使用率高達五、六成。他擔心私家醫院接收太多內地產婦,反而令其它服務受影響,建議特區政府加強監管。
明年為龍年,屬傳統生仔年,浸會醫院表示,已額外增加1000個本地分娩名額至3000,以應付龍年效應,并建議本地產婦最好在懷孕20周前預約床位,該院今年12月仍有少量名額。仁安醫院今年4月至10月已滿額,11月仍有少量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