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藝劇場”到“詩劇場”,深圳市劇協主席從容最常談起的兩個字便是“原創”。“深圳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賦予了原創最大的可能性,而堅持‘深圳制造’也讓深圳的年輕力量獲得挑戰與飛躍。”
從容告訴記者,市劇協成立將近20年,在攢下不少家底兒的同時,自然也總結出不少辦法,最重要的便是“推品牌”。“我們連續6年舉行‘創意劇場’并將其打造成靚麗品牌,去年推出的《首屆中國詩劇場——我聽見深圳在歌唱》,突破了傳統詩歌朗誦會的單調模式,顛覆了傳統主題晚會的老套路。”
不過,沒有劇團和固定劇場,是深圳戲劇人士始終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但也許恰恰由于這些客觀現實,激發出大家的生存本能,能靈活應變、推陳出新。”從容說,深圳戲劇人士常常尋求向外合作發展的機會,“我們出點子,別人出場子,或者反過來”。從與北京合辦京劇到與香港合作小劇場話劇,從與戲劇文學界合辦電視小品大賽到與詩歌界合作跨界詩歌劇,深圳戲劇工作者的確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
本次文代會召開在即,從容也吐露了她對深圳戲劇未來五年發展的展望。她認為,深圳戲劇圈應繼續加強國內外戲劇文化交流,促進深港澳戲劇圈的形成。“我們一方面要繼續探討兩地合辦劇團的可能,尤其是利用地理優勢,促成與港澳地區的戲劇合作;另一方面創辦劇團與劇場的訴求仍然要推進,鼓勵與扶持‘創意劇場’的骨干人才在深圳各區建立話劇團,讓戲劇在全市基層得到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