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14網易經濟學家年會香港分論壇在香港召開,眾多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學家、學者及商界人士齊聚香港,聚焦香港發展的新機遇和對中國改革的借鑒意義。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香港有完善的金融體系和法律制度,香港可以積極參與國家的金融體系改革和建設,而香港的金融和高端服務業人才也可以協助國家進一步的發展。
他指出香港應積極把握多方位的機遇,例如順應內地走出去的策略,香港企業可以和內地企業走出去,共同建立國際性的品牌;[巴拿馬將成立6千家新公司]香港還可以參加未來的粵港澳自由貿易區談判,通過自由貿易區更好的進入內地并利用內地所能給予的機遇。
中國銀行(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梁則認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內地在對外開放和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可以幫助國際瞭解和進入中國。此外,內地也可以借鑒香港在城市和社會管理方面的經驗。
謝國梁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會給香港帶來六大優勢和機遇,包括發展資產管理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資本市場融資中心、銀行機構的總部運營中心、離岸中心和傳統競爭優勢。他認為,從人才、資訊、制度和法制來說,香港更是非常理想的創新中心,香港發展的希望寄托于年輕的一代。
建銀國際研究部首席經濟師劉紅哿則表示,即使上海成為在岸國際金融中心后,香港作為人民幣最大、最好和條件最便利的離岸市場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香港刻不容緩需要做的內容就是人民幣金融產品的投資和開發。[巴拿馬政府將規范不動產市場]另外,在新的粵港澳合作框架下,香港應有意識地轉型成為中國或者是亞太區的科技中心。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認為,香港的金融發展有體制、地域和網絡建設的三大特色,而香港的未來關鍵在于如何應對競爭。他認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開放和改革確認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也是香港最有利的地方,香港將利用好自己的經驗,從而幫助內地以及自己不斷的往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