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內地游客赴港自由行為香港帶來經濟貢獻的同時也帶出承受力問題,香港立法會一項研究指出,自由行旅客雖然為香港貢獻1.3%的GDP增長,但旺區零售商店格局變得單一化,化妝品店數目更較10年前增加15倍。[杭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報告建議港府研究香港旅游業的承受能力時,著眼于旅游基建是否足夠,以及旅客持續增長可能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
香港立法會秘書處昨日發表有關個人游計劃的研究簡報,肯定自由行自2003年推出以來為香港經濟帶來貢獻,2012年為香港帶來的增值相等于本地生產總值的1.3%,就業機會占總工作人口的3.1%,約11萬4280人,主要帶旺零售業及酒店業。不過,報告同時指出部分市民關注到港鐵出現過分擠迫情況,以及熱門購物區商鋪為迎合內地客源愈趨單一化。
報告引用數據指出,2013年零售業總銷貨額較10年前個人游政策實施之前激增158.1%,同時零售鋪位的租金亦增加69.1%,銅鑼灣、[注冊美國公司美國公司注冊]尖沙咀、旺角等傳統旅游區及東鐵沿線地區的零售格局,爭相傾向高檔產品和日用品,租金上升的壓力亦伸延至位于新界的商鋪,令照顧本地居民需要的小型店鋪要被迫遷往其他較偏僻而租金較便宜的地區。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店數目于2004年至2013年期間激增15倍,但售賣一般糧油食品、家庭用品、書報及文具的商店相對分別減少29.5%和25.4%。
研究總結指出,厘定一個城市的旅游業承受能力因素包括社會承受能力。報告建議港府研究香港旅游業的承受能力時,著眼于旅游基建是否足夠,以及旅客持續增長可能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