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安圭拉公司注冊]“七一”假期過后,香港證監會首日接受內地基金赴港銷售的申請。在兩地基金互認安排下,內地基金管理公司“南下”相對活躍,據報有逾十家基金公司“入紙”申請。當中包括中銀基金管理、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及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
中國銀行集團及旗下機構相當重視基金互認,中行旗下的中銀基金管理層,昨日亦率團到香港處理申請事宜。中銀基金執行總裁李道濱表示,昨早已向證監會提出申請,在港銷售旗下兩只混合型基金。由于申請仍在處理當中,他未有披露相關的基金名稱,但強調會選擇“歷史回報最棒”的基金南下。
中銀研究代銷基金產品
內地股市近期大上大落,李道濱認為股市不會只漲不跌,長遠而言他看好股市,又預期基金產品會受到境外投資者歡迎;因為對投資者來說,最重要是有所回報。他續說,中銀基金旗下約有十多只基金,日后將不斷增加在港銷售的基金產品數目;除了中銀香港之外,亦會研究與其他機構合作代銷基金產品。
截至今年六月底,中銀基金的公募規模(即面向零售投資者部分)約為1958億元人民幣,而總資產管理規模(即連同機構投資者部分在內)則達到40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景順投資管理公司昨日亦向證監會提交申請,有關基金是集中投資于內地A股的混合型證券基金,由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
景順長城逾二十只互惠基金(占其互惠基金資產總值超過60%)將于年底前符合基金互認資格。截至今年三月底,其互惠基金資產合共110.8億美元。
基金互認是基金管理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惟景順大中華、新加坡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表示,考慮到有關配額、合資格股票范疇的規模、互惠基金業的規模以及相關市值,景順認為在措施落實初期,資金流不會顯著增加。
短期挑戰在操作和效率
對兩地的資產管理公司來說,[安圭拉注冊公司]潘新江認為基金互認的短期挑戰,將是交易與結算的操作流程和效率;另一項挑戰,則是確保兩地投資者充分了解如何區別互認產品與現時在各自市場銷售的基金。
摩根資產管理與其在中國設立的合資公司,即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亦已分別于7月1日和昨日在香港和內地遞交基金互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