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商界大佬們開始涉足農業。
日前,在2013央視財經論壇的“現代農業的破局與升級”的分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柳傳志叫賣起自家的獼猴桃,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董事長董文標則夸獎了自家公司的金槍魚,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也不甘人后,狠狠地贊揚了一下自家公司的豬肉。
其實,企業涉足農業并非新鮮事,此前就有網易創始人丁磊養豬、京東商城董事長劉強東租地種大米等。
那么,為何做IT的、做金融的商業大佬們,都紛紛熱衷于與他們并不相關的農業?
“IT、金融業大佬轉戰現在農業,主要是看好未來農業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鄭宇潔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提升,對優質農產品(000061,股吧)的需求將日益增長,也愿意為其高品質付出較高的成本,生態農產品的市場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注冊安圭拉公司安圭拉公司注冊]其次,涉足現代農業能夠享受的政策優惠,同時農業屬性有利于其分散自身行業經營風險,拓展新的盈利點。
在今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對中國農業發展提出兩個鼓勵:一方面,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另一方面,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向農業輸入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模式。
對于大佬們對農業表現出來的熱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給予肯定:“現代農業要破局,需要在農業當中通過更多的現代生產要素,需要把現代的經營模式引入農業。顯然像聯想這樣的巨頭到農業中來,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他們往往資金充足、管理能力較強、知識儲備豐富,對市場運作較為熟悉。大佬們的進入有利于為國內農業帶來稀缺的資金、人才、管理等資源,從而提高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企業對市場更加敏感,把握市場信息,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更好地實現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深化農產品產業鏈,讓農民參與進來也能帶動農民收入的增加。”鄭宇潔表示。
當然,由于農業的投資周期很長,其中存在的風險值得警惕。事實上,近年來,跨界經營農業的工商資本不少,但失敗案例也常見。例如網易,五年前曾高調宣布投身特色養豬產業,但如今“網易養豬三人組”卻宣告分道揚鑣。
“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對農業生產屬性沒有很好地把握,[注冊安圭拉公司需知]缺乏經驗,更加缺乏持之以恒的決心。農業不同于其他產業并不適宜資本快進快出,只看好農業未來的發展潛力,現有的政策支持,或者僅憑一腔熱情貿然進入農業,而沒有科學的規劃,對自身財力沒有很好地衡量,很難保證能夠獲利或者堅持下來。”鄭宇潔表示。
那么,未來工商務農的方向在哪,應該采取什么模式?
“目前工商資本下鄉承包土地或者投資農業還是受到諸多限制的,政策雖然有一定放開但并不鼓勵工商資本下鄉大面積承包經營農民的土地。”因此,鄭宇潔指出,企業要投資農業可以涉足農業服務業;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發展規模適宜的種養殖業,這些不但能夠更好地發揮工商資本的優勢,同時也是未來農業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市場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