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商品從快遞分發點到顧客手中這一段距離,[英國公司注冊]被電商稱為“最后一公里”,在物流流程中,這是唯一一個與客戶直接接觸的環節,客戶對于物流服務的滿意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環節的質量與效率。而“最后一公里”恰是網購流程中最難控制的一環,監測數據顯示,14.5%的被調查者在“最后一公里”環節投訴過快遞公司,直接損害了電商及物流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事實上,由于節假日爆倉、壓貨以及與顧客溝通不暢等原因,“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難度較高,長期以來,電商有口難言。電商與社區小店聯合的模式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社區小店作為本地商圈,遍布城市各個角落,電商進駐將打開雙方共贏局面。站在電商角度,一是可以讓線下客戶資源轉化為線上流量,二是間接把社區實體商家變成了自己的配送、倉儲中心。而對社區商家來說,則會大大提高其銷售業績。
代收快遞與社區小店入駐電商平臺是“電社”合作的兩種具體方式。如阿里巴巴的“貓屋”、順豐的第三代社區便利店均選擇線下便利店與社區周邊商業資源,為其用戶提供代收快遞服務;京東商城與河北國大36524賣場的合作,則是典型的入駐模式,消費者通過京東商城進入賣場平臺購物,由36524負責送貨和售后服務,對河北36524賣場周邊的居民來講,好處多多。
社區商家好比城市的毛細血管,[英國注冊公司]電商巨頭如能將配送服務、消費引流、社區交流等服務內容打包融入其中,將很好地彌補自身平臺的服務體驗缺失,完美解決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看起來小而美,誰又能說不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