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年各省兩會的陸續召開,各省2015年的GDP增長等經濟數據也逐漸公布。除了經濟增長速度本身外,什么因素對當地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大?什么是關鍵的經濟增長點?這些同樣為輿論所關注。
第三產業增幅領跑
“2015年,本省第一產業增加值3331.6億元,增長3.6%;[
注冊BVI公司BVI公司注冊]第二產業增加值12955.4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2760.2億元,增長11.2%。”2016年1月21日,湖南省統計局局長、新聞發言人張世平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當地2015年的經濟發展情況。其中,第三產業的增幅領跑三大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顯著,經濟結構優化的趨勢正不斷顯現。
湖南的情況并不是一個特殊案例。在多數公布GDP數據的省份,三大產業中第三產業的增速最為顯著。比如,湖北省2015年第三產業增長10.7%,超過當年GDP增速1.8個百分點;北京市2015年第三產業增速為8.1%,超過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1.2個百分點。在上海、重慶、安徽、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第三產業的增長均有類似搶眼的表現。
除了第三產業增幅領跑外,許多省份的第三產業在地區經濟的比重較之前更有提升,有的甚至占比最高。舉例而言,陜西省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9.7%,較2014年提高2.7個百分點;廣東省2015年第三產業比重首次突破50%,達到50.8%,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在第三產業中,金融業在一些發達省份里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大,為經濟增長提供正能量。數據顯示,上海去年金融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2.9%,增速同比提高8.2個百分點,對于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
高新技術表現突出
“在保持汽車和電子產業持續發力情況下,十大新興產業快速起跑,對工業產值增長率達30%。”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情況下,重慶2015年工業經濟發展一枝獨秀。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張富民分析稱,這主要歸功于當地主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布局,促使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同時淘汰落后產能。
不僅是重慶,其他許多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同樣表現突出,其迅速增長的態勢對當地整體經濟水平提升作出貢獻。以浙江為例,2015年工業增加值為13193.35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為4909.89億元,約占37.2%,增速為6.9%,超過平均速度2.5個百分點。
同樣,在安徽,2015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1%,電子信息業增加值增長23.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7.6%,均高于第二產業增長的平均水平;在山東,2015年高新技術行業表現搶眼,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998.1億元,增長10.2%,超過第二產業總體增長率。
投資擴張注重精準
“去年,安徽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3965.6億元,增長12.7%,[
BVI公司年審]增幅比全國高2.7個百分點。”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統計局新聞發布人趙金寶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對當地經濟拉動較大,但投資方式更趨于“精準化”,主要投向基礎設施改造和技術改造。
除了安徽,浙江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26665億元,增長13.2%,其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產業項目、生態環保、技術改造投資均增長20%以上;重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480.33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基礎設施投資4356.14億元,增長28.6%。
此外,貴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在16%以上,大大高于全國10%的平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