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否了解“O2O”這一概念,我們的生活早已因它而改變。1月17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指導,世界O2O組織、光合資本共同主辦的首屆世界O2O博覽會在中國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場內,來自世界各地、各領域的企業家分享著對O2O的心得;場外,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一系列020項目令人眼花繚亂。面對這樣一個萬億級巨量市場,在豐滿的理想和骨干的現實之間,如何找準切入點,將是每個創業者的必修課。
“用時尚貓叫發型師到家里給俺理了個發,[法國公司注冊]用河貍家接了個睫毛美了個指甲,用趕集易洗車一塊錢洗車打蠟。還用藥給力叫了個藥,一小時送上門。”白領小雨在微信上描述了自己的O2O新生活,她還準備體驗某美食外賣:“129元給我做八個菜,首單減50呢。”像小雨這樣的不少宅女已經欣喜地領略到O2O帶來的便利與快樂。而這只是O2O應用大場景的一個小角落。
麥豆米是一款基于O2O模式開發的APP,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提前進行點餐并預訂座位,到了指定餐廳可以立即用餐,節約了排隊等候的時間。麥豆米科技CEO胡洪表示:“我們的用戶到了餐廳完全不需要服務員,他們可以通過手機上的APP進行點菜,這個步驟完成之后,后廚就知道需要為顧客制作怎樣的食物。”在世界O2O博覽會現場,記者還看到了有專門的設計師為群眾量體裁衣,相關負責人介紹到,消費者只需要在手機上下單,就會有設計師進行上門服務,并且為消費者量身打造合適的衣服,而這個過程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舒心享受。
即便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都可以在村里通過O2O平臺買到大洋彼岸某個小店里的東西。這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的魅力。
中國電子商務模式經歷幾輪發展,終于將O2O電商模式推至臺前,使得傳統電商和資本市場紛紛涌入該領域。與傳統電子商務相比,新的O2O模式打通了線上線下整個電子商務空間。世界O2O組織總干事、光合資本創始人宋煒認為,中國的O2O市場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巨量市場。他還同時公布了一組數據,未來中國各行業的市場份額為:家居家紡 8000億元、保健行業市場3000億、服裝 6153億元(單童裝行業就1700億)、珠寶首飾 3800億元、化妝品 2300億元、手機維修行業100億等等。
強大的市場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創業者涌入。這波移動互聯網瘋狂的創業浪潮中,O2O成為創業的熱土。據工信部中小企業司數據,截至2014年末,中國最新注冊中小企業超過1766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4700萬。無論是高頻高額還是低頻高額,無論是單人單角色,還是多人多技能多角色的O2O項目層出不窮。
實際上,以O2O為基礎的創業團隊已經滲透到服務、支付、餐飲、娛樂、物流等各個領域。繁榮景象的背后,是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扶持。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介紹稱,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即是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完善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服務。鄭昕認為中小企業是我國企業數量最大且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截至2014年11月,全國工商登記的企業大概是1788萬,其中,個體工商戶在全國將近5000萬。
然而,盡管看上去O2O創業者們似乎迎來了創業的黃金季節。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企業的發展、創新產品新業態的出現,很多并非是政府發現培育,而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吉芬效應,說的是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趨向于購買價格較高,質量比較好的產品,也就是說消費者更加看重產品的本身質量而不是產品的價格。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的眼睛更加關注體驗,尤其是如今產品質量趨同的時代,附加在產品上的服務越來越重要。
胡洪表示,從研發麥豆米這個項目到現在,已經是第三版了,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其更加人性化,能夠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洪峰也認為客流、服務和運營是一個好的O2O方案的核心要素。“除了提升小米在中國互聯網流量的占比之外,小米在提供商做了兩個應用,分別是小米生活和校服黃頁,借此來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以順豐快遞為例,小米用戶有發快遞的需求時,只需在APP上點擊一下,就可以連接至快遞公司進行受理。同時,順豐還將所有快遞員的照片、姓名都融入小米系統,且該系統雙方共同維護。”
然而,做好服務,讓O2O項目最終落地在IDG資本投資公司合作人李豐眼中并不容易。他認為O2O市場發展面臨的困境來自兩方面,“未來O2O的發展還有待中國整體服務業市場化的水平,有賴于中國對個人服務意識的建立與增強。因為中國服務行業的市場需求本質尚未被很好滿足。而個人服務交易的技能定價服務交易雙方都屬于個性群體,因此技能定價的標準也較難制定。”
90后創業者馬佳佳則更加一針見血地指出,“自從用了某某家的上門保姆后,我們家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目前,許多服務業的保姆都沒受過大學教育,年齡通常在45歲、50歲以上,大部分來自于農村,“順手牽羊”是常有的事。對消費者而言,很難確保做家政服務的人員不偷東西,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服務監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O2O創業者的又一難題。除此之外,也有專家指出,中國現在的創業環境也令人堪憂,O2O作為行業熱點,吸引了很多企業跟風投入。雖然可以加快行業的成熟,不過也會造成惡性競爭,從而影響產業的良性發展。單純的抄襲國外模式,極有可能重蹈團購網站的覆轍。而河貍家的創辦者“雕爺”孟醒則認為,O2O創業的窗口期可能已經結束,錯過了窗口期,創業成功的機會就不大了。據觀察,盡管2014年的O2O創業熱火朝天,但也有不少O2O企業已消聲遺跡。
趕集網產品副總裁趙世勇則向創業者們說:“[注冊意大利公司]藍海很難找,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找到新的藍海。”在豐滿的理想和骨干的現實之間,如何找準切入點并搏出位,將是每個創業者的必修課。而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聲音,O2O顯然已經成為2015年最受關注的移動互聯網創業方向。用宋煒的話來說,“利用線上的技術,將線下的閑置資源有效的匹配起來。O2O必將成為民生信息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