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拍會否導致大盤枯竭
房地產開發中,成本是定價的根本,市場供需是定價的依據,產品品質和營銷是提高效益的保障。另一層面,城市土地一級市場的活躍程度,象征著地產商、投資者對這個城市發展的信心。許多時候,土地拍賣狀況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樓市的風向標。
例如:幾年前龍華、寶安中心區的土地拍賣價格翻倍上漲,預告了關外大盤價格的同比上漲;而進入08年,深圳推出的十幾塊關外邊遠新地,除振業和一不出名開發商外,其余盡數流拍。難道是深圳的發展速度和經濟景氣度下降了嗎?或許,與股市一樣,“政策市”成了影響市場預期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土地流拍影射了開發商對政府調控政策背景的觀望,甚至疑慮情緒;另一方面,土地質素不佳(基本在基礎設施不完善,遠離經濟發達區域的遠郊地區),即令品牌房企提不起興趣,又讓實力欠缺的中小開發商知難而退。
筆者發現,今年可能是關內及關口(近郊)大盤最后一次“上演”。同樣有關內土地供應八年僅靠歷史遺留土地支撐的原因,且開發成本和舊改難度逐年增加。
而如果今明兩年土地繼續流拍,則大盤可能會與“大戶型”一樣,在未來的深圳市場上成為稀缺品種。畢竟,單棟和小社區樓盤,戶型小且無法體現居住舒適度,在信貸不利于多次置業的前提下,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常住人口自用和換房性需求。
讓我們回看以下品質型大盤加大戶型代表產品,如何完成其在市場上最后的絕唱。
包括:福田新世界山水四季,寶安金泓凱旋城和金港華庭,羅湖萬科東方尊峪,龍崗招商依山郡和公園大地,鹽田東埔藍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