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強調該數據占GDP的比重關乎國家未來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6980億元,比上年再增長20.3%。R&D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75%,其中基礎研究經費328億元。
事實上,對于這一系列關乎國家科技創新的數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非常重視。
“其實,世界都在談‘中國崛起’,人們議論最多的是GDP,但我以為‘中國崛起’的標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近日,他在與網友在線交流并接受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聯合專訪時說,“因此,我更重視另外兩個數字,那就是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這才是我們國家的未來。”
據《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了解,2009年,全國R&D經費支出5802.1億元,排在美國、日本和德國之后,位居第四。
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司副司長察志敏當時表示,我國已經步入科技投入大國的行列。
2009年,R&D經費支出是2000年的6.5倍,年平均增長23.0%;當年R&D經費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為1.70%,比2000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
目前2010年的數據公布后,意味著中國的R&D再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指出,建立在R&D活動基礎上的技術創新有助于掌握新產品在市場上的定價權,從中可以獲取超額壟斷利潤。這也正是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國際競爭優勢的來源之一。
過去幾年中,中國已經高舉自主創新大旗。僅在2010年,國家安排了326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308項“863”計劃課題,累計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27個、國家工程實驗室91個。
據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介紹,2010年受理境內外專利申請突破100萬件,達到122.2萬件,其中境內申請108.4萬件,占88.7%。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3.0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額3906億元,比上年增長28.5%。全年成功發射衛星15次,嫦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使我國未來的探月工程又前進了一步。
察志敏此前曾介紹說,2009年,我國參與R&D活動的人員達到318萬人,已經是世界上研發人力資源投入最多的國家。
不過,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R&D任重道遠。
例如,據記者了解,目前世界領先國家R&D占GDP的比重平均為3%左右,中國目前1.75%的水平同其還有差距。同時,中國科學研究投入偏低。發達國家用于基礎研究的費用占整個R&D的比重在10%以上,其中美國在2008年為17%,日本在2005年為12.7%,但中國2010年的水平還不到5%。
而在同樣受總理重視的教育領域,去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到2012年達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