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4644w"></bdo>
  • <bdo id="4644w"></bdo>
  • <strike id="4644w"><acronym id="4644w"></acronym></strike>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勞動力沒有導致成本上升

    3月5日,“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公布,到2015年,城鎮化率由現在的47.5%提高到51.5%。

    另外,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要“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系并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

    3月3日開始的2011年全國“兩會”上,針對我國多地用工荒的討論不絕于耳,這個自2003年開始就已出現的現象,魔咒般地持續了8年多的時間。用工荒現象是否意味著劉易斯拐點已至?早在4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蔡昉認為,這個拐點已經到來。3月4日,蔡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專訪時仍堅持這一觀點。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從局部用工荒到如今的全面用工荒,表明中國經濟已經臨近劉易斯拐點。

    勞動力稀缺導致的成本上升,正在倒逼中國經濟發展走上“轉型”之路。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

    “拐點”來了嗎?

    廣東缺口100萬、安徽缺口25萬、山東缺口20萬……2011年開始不久,從東南沿海直至中西部,用工缺口連環出現。

    這場發生在春天里的用工荒,使得各地上演“搶人大戰”。與往年不同,中西部地區也在勞動力的緊張中,開始了一場與東部制造業重地“留人”的角力。

    根據公開資料,2011年春節后中國整體用工缺口在10%到20%,最低工資上調成為各地競相爭奪勞動力的必要之舉。

    似乎在一夜之間,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結束,以往給予經濟發展以極大便利的人口紅利優勢漸漸式微。

    蔡昉認為,現在出現的這種勞動力短缺,以及農民工工資連續數年時間的增長,都說明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

    3月4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對外稱,原以為再過5年劉易斯拐點也不會到來,但沿海的用工缺口告誡我們,這一拐點可能提前到來。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微博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判斷劉易斯拐點是否到來,應該站在兩個角度判斷:勞力結構和工資變化。劉煜輝說,現在許多人都是站在工資變化的角度來認定劉易斯拐點的到來,確實從2006年開始,勞動力工資上漲很快;但就人口結構而言,在2015年人口才能出現“零增長”。

    用工緊缺的狀態,增強了農民工用腳投票的可能性,各地的工資出現普遍性上調,我國東西部企業用工的工資待遇差距正在縮小。因此權衡之后,農民工更愿意選擇臨近就業,整體轉移的速率和頻次本能放緩。根據日本、韓國等國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在第一產業比重沒有降至5%,第一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未下降至10%之前,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快速轉移并未停止。

    而當下的中國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0%,這一產業所占的就業比重高達39%。

    因此,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認為,中國大量的勞動力轉移仍舊存在,劉易斯拐點并未到來,在來之前,中國還存在一個勞動力轉移的制度拐點。意即橫亙在2億多農民工眼前的還有戶籍、土地、住房、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系統的不同程度制約,阻礙了轉移。

    持類似意見的還有河南省省長郭庚茂,3月6日,這位勞動力輸出大省的省長對外指出,“出現用工荒就說中國已經面臨劉易斯拐點是個誤區,根源在于勞動力技能結構的問題。”

    “荒”在結構性

    中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究竟如何?普遍觀點認為,仍然處在供大于求的狀態。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目前我國每年新增2000多萬人需要就業,而我國新增的就業崗位遠少于此。

    3月6日,蘇海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現在只是結構性的用工荒,勞動力并非出現整體短缺,中國正在臨近劉易斯拐點。

    “這與這些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變化和調整、經濟布局的變化和調整、收入分配比較利益關系的變化,以及農民工的人員構成發生變化等因素有密切關聯。”蘇說。

    劉煜輝也表示這種“荒”的確出在結構上面,如今農村剩下的更多是老幼婦孺,適齡的勞動人口進入工業部門,但種種因素導致他們不能成為城市居民。

    另外的現實是,35歲以下的勞動力供不應求,而這個年齡以上的大批勞動力,“反而找不到工作,并沒有實現充分就業。”劉說。

    根據此前深圳市的調查,八成以上的勞動崗位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課題組的研究也表明,如今農民工的平均年齡在28歲左右。

    加之產業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發生改變,擁有技術專長的勞動力被熱捧。盡管這一群體“質”優,但是“量”少,招工難的現象還在持續。

    譬如,廣東省總工會主席鄧維龍指出,廣東結構性用工短缺的狀況是:大企業不缺,中小企業缺;普工不缺,高級技工缺;長期穩定的工不缺,季節性的缺。

    此外,劉煜輝通過研究發現,中國有效勞動力供給的增長是非常緩慢的,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負增長。即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中形成的勞動力,不能滿足現在勞動力的需求。

    蔡昉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2015年,16~64歲的勞動力將停止增長,在2004年到2011年間,其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減少。

    基于此,預計人口紅利在2015年消失,劉易斯拐點或才真正到來。而現在出現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上漲,只是結構性用工短缺的一種表現。

    劉煜輝認為,在人口結構之外,造成用工短缺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年貨幣的超量效應,使得土地和房產出現泡沫,這讓城市的生活和經濟成本大幅提高。”

    這種情況,對勞動力形成了一種“擠出”,從而吞噬著中國人口紅利。

    紓解“用工荒”

    如何延長中國的人口紅利?劉煜輝建議,應該將40歲以上的勞動力繼續納入整體就業市場。

    他認為,國外的服務行業里面,40歲以上的勞動力比比皆是。而中國目前的勞動力構成還是傾向于青壯年。

    在如何紓解周期性出現的用工荒方面,蘇海南提出兩種解決的辦法:一是用工方要合理提高勞動者工資待遇,增加就業吸引力;另一方面,企業要考慮產業產品的更新換代或升級,政府也要考慮產業布局的調整轉移。

    蘇海南認為,還應加快城鄉統籌,加快打破城鄉分割管理,讓農民工能夠在城鎮就業中比較順利地融入城鎮,消除農民工候鳥式心態。

    他認為,政府給予企業的扶持必不可少,“如果企業在短時期內難以轉型,卻又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政府就應進一步加大對其稅費減免力度。”

    黃奇帆指出,解決用工荒,根本出路在于農民工的戶籍制度改革。重慶市的做法是,“第一,凡在重慶主城落戶、工作的農民工,三五年我們就讓他有戶籍;第二,不管你有沒有戶籍,你還沒落戶時我就有公租房給你住,你有了戶籍當然更有住房給你住,這樣就使農民工有了很好的生活環境。”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远安县| 曲沃县| 托克逊县| 高密市| 锦州市| 宁远县| 营口市| 抚宁县| 怀仁县| 丰顺县| 固原市| 吴忠市| 阜康市| 烟台市| 右玉县| 梧州市| 右玉县| 利津县| 永善县| 屏东市| 永兴县| 阿克陶县| 微博| 深泽县| 岱山县| 明水县| 达日县| 师宗县| 海伦市| 土默特左旗| 山东省| 兴仁县| 西盟| 宜兴市| 永顺县| 合川市| 治多县| 合阳县| 湖南省| 千阳县|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