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閆偉也指出,最近重新啟用28天期正回購的原因是資金流動性很大,銀行間利率也降下來了。而收回流動性的前提是央行認為流動性泛濫,此次回收量與以前相比并不算很高,收回流動性不會因為使用了一次央票工具就不調整了。
昨天,央行維持“地量”發行央票的同時,進行了1100億元的28天期正回購操作以回收流動性,操作量創下4個月來的新高。專家稱,央行認為流動性泛濫情況并未改變,上調存款準備金的預期依然存在。
當天,央行發行了10億元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持平于2.9972%,同時進行了11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發行利率2.5%。發行量是上一期的5.5倍,中標利率上升15個基點至2.5%。此前,該品種正回購已暫停兩周。
此前數月,央行一直維持著“地量”發行和少量回購操作,給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或利率留有遐想空間。分析人士認為,受外匯占款和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高峰疊加影響,央行近期回收流動性的壓力加大,再加上長期品種一二級市場利差仍較大,而短端品種利差縮小,因此,央行近期將加大短期品種的發行。
>>解讀
回購利率上升指導意義不強
有銀行交易員指出,與一年期央票相比,正回購利率變動的指導意義不強,小幅度的調整不會引發市場利率大的變動。如果正回購能夠適當回籠資金的話,央行可能不會頻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該交易員指出,此前一年期央票收益率嚴重倒掛的時候,央行都未上調發行收益率,近期利差縮窄以后,央行更無調整收益率的必要了。但考慮到公開市場到期量偏大,在回籠壓力居高不下情況下,央行上調了指標作用不太明顯的28天期正回購利率,讓正回購部分替代央票回籠職能。
準備金率上調氣氛仍濃厚
就這次放量正回購操作會否降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中信建投債券分析師黃文濤表示,盡管央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削弱上調存款準備金的預期,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認為,上調存款準備金的氣氛依然濃厚,可能三四月份各上調一次仍有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