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的規律,每年3月全國兩會之后,各項政策方向落定,固定資產投資將會出現較快增長。觀察今年內需情況或許還需到3月份之后。
今年前兩個月,帶動中國內需的投資動力依然顯現樂觀,部分釋放了此前市場對于“十二五”第一年內需變化的擔心。但新開工項目投資出現2008年以來首次下滑或許暗示,“十二五”投資項目承接還需逐步到位。
地方投資增速超中央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7444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6435億元,增長15.6%。
從隸屬關系來看,中央投資已經從兩年前的經濟刺激政策影響下的高漲走向了平穩。1~2月份,中央項目投資1385億元,同比增長6.3%;地方承接了中央項目配套銜接工作,并是保障房項目投資的主體,地方項目投資16060億元,增長26.9%,大幅高于中央項目投資增速。
申銀萬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記者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9%,高于他們的預期,考慮到統計口徑高估因素之后,1~2月份增長24.4%,仍比他們預期的高,猜測原因可能和保障性住房投資項目、“十二五”項目的提前開工有關,具體原因有待他們進一步確認。
從今年開始,國家統計局將投資統計起報標準由50萬提升至500萬。因為根據2009年投資年報數據測算,全國50萬~500萬元投資項目14.8萬個,占全部項目個數的比重為23.5%,但投資完成額只占全部投資完成額的不到2%,為保證數據準確有效,統計有提升標準的必要。
1~2月的投資數據是標準調整后的首次數據。標準調整是否會對投資數據穩定性產生影響曾是市場關心的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對數據調整前后的銜接,統計局做過專門研究,進行過測算。統計起點標準提高后數據的銜接應該說是比較平穩的。按照新的起點和舊的起點對工業和投資的總量、結構和趨勢來看,變化趨勢基本都是一致的,速度的影響基本上都沒超過1個百分點。
兩會后觀察今年內需
盡管投資總體趨穩,1~2月份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1.4%,但《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注意到,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9264億元,同比下降23.6%。由于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對投資完成額有領先意義,這樣的下滑趨勢是否反映了未來內需增速將出現波動?
“2003年和2007年也出現過1~2月份投資下降,是與季節有關還是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包括金融政策有關,還有待觀察。”盛來運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強調。
過去兩年是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兩年,高額投資一舉扭轉了2008年的下滑局面。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前,中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減少2.6%,但2009年和2010年,這個數據分別增長了87.5%和42.7%,出現了大幅反彈。
雖然去年數據形成的高基數可能使今年的數據出現下滑,但更直接的原因或許是“十二五”初期投資項目未及時跟上。
2011年,中國最令人關注的投資項目是保障房的建設,國家要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的改造。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在兩會期間就表示,完成這一項目有三項保障,一個是土地供應要有保障,第二個就是資金的保障,第三個就是生產能力的保障。
去年所布置的保障房任務,從去年5月份到10月份,開工率只有70%。目前保障房建設目標增長到1000萬套,三項保障對于中央和地方來說都是需要努力和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