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水利部還將制定節水強制性標準,實行節水標識管理,建立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普及推廣節水技術,促進工業和城鎮生活節水。在農田灌溉方面,節水灌溉將成為今后發展的方向。
記者了解到,上述政策都是圍繞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而提出的。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年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明顯降低,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要實現這些目標,限制高耗水行業發展,推廣節水產品和技術是必經之路。
在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方面,不僅水價改革將繼續推進,水權交易也有望破冰。水利部部長陳雷(微博)日前撰文表示,將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形成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有效發揮水價對促進節水的杠桿作用;建立和完善國家水權制度,積極培育水市場,鼓勵地區間、行業間開展水權交易。
實際上,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探索水權交易了。作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的省份之一,山東省已經正式實施了《山東省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辦法》指出,鼓勵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水資源,區域之間可以在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水量交易。在《辦法》指引下,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水利局和壽光市水利局今年初達成了水權轉讓協議,臨朐將在正常年份時每年向壽光有償供水3000萬立方米。
分析人士認為,開放水權交易市場,不僅可以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還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記者22日獲悉,水利部正在制定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定額國家標準,強化用水定額和計劃管理,實施重點用水監控,以限制高耗水行業發展。在此情況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探索水權交易。
不僅如此,今后,水資源短缺地區、生態脆弱地區發展高耗水項目也將受到嚴格限制,“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將成為這些地區發展高耗水行業的“緊箍咒”。事實上,一些地區已經意識到水資源的稀缺性,并明確要限制高耗水項目上馬,如浙江、寧夏等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