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關“陸路東盟”的設想正在廣西崇左醞釀實踐。
昨日(3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微博)》從廣西崇左“陸路東盟商務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這條正在打造的通關大道將以 “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沿線為主,通向東盟主要國家。
東盟是中國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走出去”戰略的重點地區,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啟動,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經濟綜合體之一。而廣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大西南地區經由北部灣走向東盟最為便捷的通道。
專注本土戰略策劃的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告訴記者,他對東盟“陸海空”三通道進行了對比,盡管目前東盟10國有9國瀕海,南寧也已經開通8條飛往東盟國家的國際航線,但“海路東盟”北部灣港口群碼頭規模仍舊偏小,配套交通基礎設施落后,港口貨物不能及時出港,壓港嚴重,且容易受海上風暴等惡劣天氣以及人為等安全因素干擾;“空路東盟”國際航線太少,僅有到胡志明港的航線,其他多為中轉航線。
“陸路東盟通道投入少,見效快,并且靈活、安全、快速,僅在通關便利化和短距離路網搭建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目前,陸上通道南友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南寧至河內客貨聯運鐵路也已通車。”王志綱舉例表示,南寧走海路到新加坡需要近70小時,而陸路只需36小時,可節約近一半的時間。
“從珠三角經廣西往越南的路上大道將成為承接世界產業轉移重要的經濟走廊,連接起中國珠三角和越南兩個不同時代的世界工廠,通道價值不容小覷。”王志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王志綱表示,中國珠三角在充當了近20年世界工廠之后正面臨產業升級,需要騰籠換鳥。而對配套和成本非常敏感的制造業在往中國內地轉移的同時,實際上更大規模是在往越南等東盟國家轉移。
“繼珠三角之后,越南憑借勞工結構年輕、土地成本低廉等后發優勢,正成為全球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首選制造基地之一。通過整合中南半島合作,以河內首都經濟圈為承接地,工業區和新市鎮紛紛涌現,越南正在承接世界產業轉移,成長為‘新世界工廠’。”王志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