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全球投資人對西方國度特別是美國可能提早轉入加息周期的預期陡然升溫。在歐洲,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此前就表示,不掃除在下月就啟動加息,歐洲的官員本周仍在大談通脹風險。在美國,繼上周末多位美聯儲官員發表傾向逆轉寬松貨幣政策的講話后,周二又有美聯儲成員稱,應該縮減現有6000億美圓的購債方案。
遭到美聯儲可能逆轉政策的預期影響,美國國債周二大幅下跌,美圓則一度反彈。不過,美國股市仍然一路上行。剖析人士以為,遭到經濟持續復蘇的大環境鼓舞,投資人的做多熱情似乎也并未遭到加息周期可能啟動的影響。
美國“QE2”要瘦身?
自上周五以來,美聯儲官員們關于外貿論壇極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反調”聲音忽然多了起來。來自美聯儲決策機構——FOMC的至少三位投票成員都表示,不應該再繼續擴展第二輪量化寬松的范圍,以至有人以為應該思索加息或是出賣資產。
周二,又一位美聯儲官員——美聯儲圣路易斯分區銀行總裁布拉德發表了“鷹派”行動。雖然他不是今年FOMC的投票成員,但其觀念也牽動市場的敏感神經。
作為支持完畢超寬松政策的代表人物之一,布拉德上周末表示,超低利率的長期持續,將形成“活動性圈套”。周二,他又發表了愈加強硬的表態,稱經濟已足夠強壯,美聯儲能夠將第二輪范圍6000億美圓的購債方案縮減1000億美圓。
剖析人士留意到,布拉德等央行官員頻頻發表“鷹派”觀念,很大水平上反映出當局關于潛在通脹壓力的擔憂。相比美國,歐洲等地的通脹壓力已日益明顯。
29日,特里謝再次明白表達了他對通脹的擔憂。注冊香港公司同樣有加息緊迫感的還有英國。代表興旺國度的經合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現,2月份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均勻消費價錢指數同比升幅到達2.4%,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漲幅,美、英、意、德等國CPI都呈現加速上漲。
股市堅硬照漲不誤
一些經濟學家指出,隨著興旺經濟體通脹壓力日益明顯,西方的新一輪加息周期可能很快降臨。歐元區在下月4日的議息會議,很可能成為這一輪周期的起點。
普通來說,加息對股票等風險資產通常會帶來短期的沖擊。大摩的統計顯現,在以往當美聯儲啟動初次加息后,歐洲股市會回落8%至21%,下跌持續時間在54天至400天不等。而瑞信則以為,在加息之初,美國股市通常會下跌10%。
但被以為對利率變動最敏感的股市倒是波濤不驚。周二的美股更是全線走高,道指和標普500指數都收高0.7%,納指則漲了1%。周三的亞太股市亦漲聲一片,日本股市漲幅近3%,中國香港股市漲1.7%。
市場人士和專家以為,推進這輪股市持續走強的基本緣由在于,投資人愈加置信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經濟復蘇正變得日益可持續;另一方面,股票估值都還不算太貴,不論是歷史縱向比擬,還是和通脹率以及利率相比。
另一個需求指出的就是,作為全球風向標的美聯儲仍執著于推行量化寬松。雖然近期有官員紛繁表達不同見地,但多數專家仍以為,在伯南克表態要啟動退出之前,美聯儲仍將堅決推行QE2,這是美聯儲的雙重任務所決議的。畢竟,美國的失業率仍在9%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