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4644w"></bdo>
  • <bdo id="4644w"></bdo>
  • <strike id="4644w"><acronym id="4644w"></acronym></strike>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臺灣資本回流或緣起于大陸通脹壓力

    中國勞動市場近年來呈現出的“量價齊增”的火爆形勢,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海外投資者迫于成本壓力撤離大陸市場的隱憂。中國臺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數據顯示,自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共有437起臺資回臺投資案例,估計投資金額為1138億新臺幣(約合256億元人民幣)。

    臺灣“經濟部”稱,隨著大陸投資環境改變,在兩岸優勢互補和產業專業化分工之下,臺商回臺投資意愿已明顯提高。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大陸市場仍然是臺商最重要的市場,隨著大陸經濟結構轉型,臺商可涉獵的投資范圍更加廣泛。

    去年臺資“回流”92億

    “臺灣人民的收入更高。”法新社援引臺灣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的話給出了臺資回臺的理由。報道稱,總部位于臺北的餐飲業巨頭南僑集團2010年收入96億新臺幣(約合22億元人民幣),其中一半來自島內。

    據南僑集團官網顯示,除臺灣外,南僑在泰國、天津和上海均設有分公司,擁有多家餐廳和食品公司。目前,該公司正以德國式和中式連鎖餐廳為核心,準備在臺灣建設一個美食帝國,并計劃斥資5億新臺幣(約合1.123億元人民幣),升級在臺的食用油和油脂工廠。

    “臺灣本地消費者在一些新興消費習慣上,也提供了寶貴經驗。”陳飛龍說。

    不止是南僑集團,包括臺灣正新橡膠、東陽實業、宸鴻光電和亞德客工業等一批臺資企業在內,均紛紛回臺投資。

    宸鴻光電投資者關系處的王凱倫告訴早報記者,回臺設立研發機構和管理總部等配套設施是為了就近服務客人,并與零件廠商及供應鏈能迅速溝通。宸鴻光電計劃在臺投資成立研發中心及管理總部,投資金額約1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4億元)。

    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表示,去年臺商回臺投資的大約有305家左右,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服裝和運輸工具三大類,以東莞、蘇州和寧波等地的臺商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稱,2010年臺商回臺投資金額達到了409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92億元),并預計今年該金額將達到45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1億元)。

    但隨后早報記者致電上述三地的臺商協會,他們均表示對此不知情或并沒有臺商回臺投資的案例。

    在盛九元看來,除了因為臺灣提供各項政策優惠,回去的大部分企業都是做出口,消費地并非在中國大陸,所以臺商選擇加大臺灣投資并不影響其大陸業務。

    “還有一種現象是,大企業回去投資,一是算作回饋臺灣社會;二是與大陸相比,臺灣許多不動產投資價值變大,這是抄底的機會。”盛九元認為,去年回臺資金大部分屬于抄底,真正回臺投資的不超過三分之一。

    緣起大陸成本壓力?

    臺灣政治大學教授童振源表示,臺商在大陸遇到的困難越來越明顯,最低工資的增長對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影響,大陸總體產業環境變化讓臺商考慮回臺灣。法新社的報道也認為,由于中國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新的《勞動法》實施、物價的上漲等因素,迫使臺灣投資者開始考慮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

    美國勞工統計局4月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02年至2008年,中國制造業的實際時薪上漲了一倍,而美國只上漲了20%。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撰文稱,過去十年,中國職工年均實際工資保持了超10%的增速。2002年-2009年農民工現價月工資增加1.21倍,年均增長12%;考慮同期消費物價指數調整的不變價工資增長88%,年均增長9.4%。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認為,新勞動法和最低工資規定推動了中國工資水平上漲,不過它們并非唯一的推動因素。城市地區的勞動力短缺(農村向城市移民速度減緩和生育率降低加劇了這種短缺)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對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飆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大陸投資成本上漲與臺資企業回臺之間關系并不大。中國社科院臺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臺商回臺與大陸投資環境的改變并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如果說大陸的投資成本高,那么臺灣的投資成本更高,臺灣的工人工資要比大陸高很多。”

    臺灣優惠政策吸引回歸?

    童振源認為,臺灣當局提供的優惠條件是吸引臺資回流的重要原因。童振源告訴早報記者,“很多登記的企業都是需要‘政府’協助的中小企業,而中大型企業則不會通過‘政府’登記獲取資助。”

    童振源所說的優惠政策可以追溯到2006年。當年9月,臺灣“經濟部”成立促進臺商回臺投資項目小組,2007年7月底成立臺商回臺投資服務辦公室,就尋找廠房、優惠貸款、研發補助和搜索臺商回臺投資機會等方面協助臺商。

    可查資料顯示,臺商回臺投資可以在土地優惠、資金協助、租稅優惠、研發補助和外籍聘雇方面獲得優惠政策,且在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生技、精致農業、綠色能源和觀光業等六大新興產業方面的投資也可獲得當局補助。此外,在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車輛、納米科技引用、半導體科技和LED產業等22個重要產業也在政策優惠范圍內。

    但是王建民表示,臺灣的優惠政策是一方面的原因,隨著兩岸關系改善帶來的三通關系更是臺商回臺的關鍵。兩岸實現“三通”后,臺灣企業看中了兩岸改善的投資企業,回臺布局。”據王建民介紹,臺商回臺投資大多集中于旅游、餐飲觀光等方面。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也表示,臺商回臺更多的是從自身企業擴大市場的考慮出發,與它們在大陸的投資并不沖突。“回臺灣的企業大多集中于服務業,部分制造業也多為食品業。”曹小衡舉例說,康師傅回臺灣投資,是在其已經在大陸市場獲得成功后,回到自己熟悉的臺灣地區,以開拓更多的消費市場。

    回臺的投資風險

    童振源也表示,即使這幾年回流增加,但數額依然很小。

    商務部網站顯示,2010年全年,大陸共批準臺商投資項目3072個,同比(比上年同期)上升20.2%,實際使用臺資金額24.8億美元,同比上升31.7%,截至2010年12月底,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83133個,實際利用臺資520.2億美元。

    即使回歸臺灣,也并不意味著企業經營壓力減輕。童振源認為,回到臺灣依然存在風險,主要看能否利用臺灣資源,勞動密集型企業要想在臺灣生存,必須要進行產業升級或者技術升級,而這都將面對競爭壓力。

    童振源指出,中小型企業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跟著產業鏈移往內地,或是回到臺灣做產業升級,“臺灣未來產業能否快速提升,‘政府’的決策能否落實將影響到回臺投資的規模。”

    但陳飛龍認為,在改善臺灣投資環境方面,臺灣當局還需要做很多。陳飛龍用了“差勁”兩字評價了目前的臺灣投資環境。

    上海臺商協會秘書長陸笑焰稱,的確有回臺投資,但絕對不是主流趨勢,“很多是在大陸成功后,回饋臺灣,在大陸的主要業務不受影響。”

    大陸仍是臺商最大市場

    王建民認為,雖然近年來大陸的投資環境有所改變,但并沒有影響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大趨勢,目前70%的臺商投資仍然集中于大陸,大陸仍然是臺商最重要的市場。

    國際獵頭公司摹根麥肯立公司亞太首席營運官何勵志指出,從長遠發展看,選擇大陸是個最佳選擇。“內需的需要,加上面向大陸消費者的企業將獲得青睞。”何勵志認為,在大陸一線城市成本增加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向二三線城市擴張。摹根麥肯立公司3月剛在上海設立了首個大陸辦公室。

    王建民表示,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對臺商的優惠政策,都是吸引臺商留在大陸或來大陸投資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土地取得方面,臺商可以獲得很多便捷。”據王建民介紹,近兩年來,臺商在中西部地區土地獲得的審批速度非常快。

    王建民認為,伴隨著大陸經濟轉型,臺資企業也將從過去單純的代工、代銷產業轉型,“這兩年來,臺資企業的投資產業已經可以涉及高科技、新興產業以及金融、房地產等服務業。”他說,地方政府也在出錢出力,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

    曹小衡也表示,與過去吸引臺商的低廉的土地、勞動力成本不同,現在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則成為吸引臺商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臺資企業也將從過去的出口型企業轉為內銷企業。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喀喇沁旗| 阿合奇县| 昌图县| 黄平县| 延寿县| 贵阳市| 曲水县| 高雄县| 金寨县| 阳江市| 万宁市| 湟源县| 汉中市| 获嘉县| 农安县| 会理县| 南城县| 恭城| 化德县| 贵定县| 论坛| 太仓市| 宁波市| 海盐县| 松溪县| 海林市| 中宁县| 元朗区| 绥江县| 南华县| 兴国县| 永清县| 珠海市| 都兰县| 崇仁县| 嘉祥县| 保康县| 宁远县| 麟游县|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