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世行)春季會議于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4月16日落幕。作為通脹的主要推手,糧價問題受到與會人士關注。世行與IMF聯合發展委員會在落幕當日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糧價上漲挑戰。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會間指出,中國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通脹上漲壓力過大。下一階段,中國將繼續保持宏觀經濟的連續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糧價已到危險“臨界點”
世行行長佐利克在14日會議開幕時就發出警告說,目前全球食品價格比一年前上漲36%,直逼2008年爆發糧食危機時的價格峰值,已到危險“臨界點”。
佐利克表示,受極端天氣、糧食出口禁令、油價上漲乃至中東北非動蕩局勢等綜合因素影響,目前全球食品價格持續高企并很有可能繼續上漲。
佐利克強調,飆升的食品價格已將全球4400萬人推入赤貧境地(世行將國際貧困標準設定為每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今后如果食品價格繼續上漲10%,那么又將有1000萬人陷入赤貧,如果繼續上漲30%,這一群體將再增加3400萬人,使得全球極端貧困人口達到12億。
經濟過熱風險不斷積累
就如何解決糧價上漲問題,世行和IMF聯合發展委員會發布公報。公報對糧食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和波動給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給其弱勢群體帶來的風險表示擔憂,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隨著糧價和能源價格不斷上漲,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壓力日益嚴峻。IMF亞太部主管阿努普·辛格指出,過去幾個月來亞洲地區的經濟過熱風險已經在不斷積累,中國和其他亞洲主要國家采取的趨緊貨幣政策是應對挑戰的恰當方法。
IMF總裁特別顧問朱民還在會議期間指出,現在流入新興經濟體的金融性投資組合增多,在全球金融資產重新配置的背景之下,會推升新興經濟體的資產價格,產生市場泡沫,新興經濟體需要采取緊縮貨幣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