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發展路徑面臨一次新的選擇。
從“十三大”中國開始制定“三步走”的戰略以來,幾乎每隔5年,戰略將進行一次微調。隨著明年“十八大”臨近,如何梳理過去的成績,預謀未來新的發展路徑,避免“中等收入的陷阱”,成為國家下一步政策需要考慮的重點。
5月21日北大發布的《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報告》中判斷,中國已經實現過去的“前兩步走”目標,“第三步走”的前10年目標已經超額完成,后11年要實現再翻番的要求,只要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4.82%即可。
上述報告認為,要防止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核心是要弱化經濟指標,轉變發展方式,將經濟轉為主要依賴于內需,特別是消費上來,這需要加快改變收入增長結構。
“三步走”政策面臨微調
黨的十三大提出經濟總體發展戰略,經濟要采取“三步走”。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GDP)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GDP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此后這些目標一直在修正。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十六大提出,中國的GDP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則提出,人均GDP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不過,這個目標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2010年人均GDP按照現行的匯率計算在4400美元,是2000年人均GDP的5倍。這是否意味著,2020年的目標早已實現呢?
國家發改委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按照簡單的匯率看,表面上2020年的第三步走戰略已經實現,但是當時的第三步走目標是按照人民幣,且沒有考慮物價因素而測算的!八允舜笫欠裥枰_定新的發展戰略,的確需要仔細測算!
根據《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前兩步走的戰略已經超額提前實現。至于第三步走,2009年人均GDP已經達到2000年的2.38倍。未來的11年中,中國只要實現年均4.82%的經濟增速,既可以實現2020年較2000年翻兩番的總量增長目標。
北大中國經濟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告訴記者,“不過,現在核心的問題不是經濟增長,而是要保證質量,否則難以持續下去。同時經濟增長這個指標需要弱化,因為很多問題靠速度解決不了。比如突出收入目標增長,就更有價值些。”蔡志洲說。
告別中等收入陷阱
201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4400美元,進入標準的中等收入國家的階段。
而未來,中國如何跨越這個階段,告別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階段,成為重要問題。
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認為,中國在未來10年,人均GDP可以從目前的4400美元翻一倍,達到8000多美元,再努力一下(加上考慮人民幣升值的匯率因素)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那時仍與人均GDP1.2萬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門檻有距離。
《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報告》判斷, 馬來西亞等國無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階段,與不能保持經濟和社會的制度創新,特別是技術創新,以及經濟發展失衡,特別是收入失衡等有關系。
為此,上述報告建議,中國要克服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于轉變發展方式,特別是需要擴大內需結構,尤其是要擴大消費的對經濟的貢獻。在國民收入分配中,要增加居民在其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