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金融租賃業已成為與銀行、證券、保險并駕齊驅的行業,甚至被譽為朝陽的產業!弊蛉眨5月25日),在“第二屆中國金融租賃高峰論壇”,一相關金融租賃公司人士如是稱。
不錯,在業界看來,金融租賃行業在中國正處于“朝陽”時期。在論壇上首發的國內首份 《中國金融租賃行業發展報告2010》(以下簡稱《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各類租賃公司超過200家,其中,銀監會負責監管的金融租賃有17家,除此之外商務部等部門審批的內外資融資租賃機構約195家。
近年來金融租賃行業得以快速發展,但是融資渠道單一仍然是其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通過對金融租賃公司與相關專家地探討,《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注意到,金融租賃的融資渠道多元化拓寬,國際化或是一個窗口。
總資產達到3640億元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規模和業務領域逐步擴大,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也得到較大提升,金融租賃公司的經營特色越來越鮮明,專業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便y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論壇上表示。
根據蔡鄂生的介紹,截至2011年3月末,銀監會監管的17家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總額達到3640億元,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45億元,凈利潤13.24億元,分別比2007年同期增長了25倍、27倍和39倍。
同期,這17家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利潤率、資本利潤率分別達到1.56%、10.07%,比年初分別提高0.06和1.49個百分點。
在風險管控能力上,金融租賃公司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今年一季度末,金融租賃全行業不良資產率為0.49%,撥備覆蓋率為322%!秷蟾妗方y計顯示,截至2010年末,金融租賃行業不良資產率在0~1.34%之間,低于1%的共14家,資本充足率在10.75%~17.39%之間、低于20%的共7家。而凈利潤增長在11.91%~221.98%之間、低于50%的共4家。
“與前兩年相比,租賃資產的分布領域不斷增加。”蔡鄂生介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融租賃公司在飛機、船舶、專用設備領域的投資余額分別達到381億元、337億元和1924億元,并在航空、航運、電力、機械、醫療、印刷等領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品線。
蔡鄂生指出,金融租賃公司嘗試幫助企業打通國內外市場,有效地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滿足了多樣化的融資需求。盡管滿足了市場融資多元化,金融租賃公司的融資渠道卻成為其發展的瓶頸之一。
資金來源高度依賴銀行信貸
“目前金融租賃公司不能吸收社會存款,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同業拆借、銀行借款等批發型融資,穩定性較差,抵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較弱。”蔡鄂生表示。
“在發展的同時,我們遇到了資金方面的一些煩惱。國內的租賃公司,一般的融資渠道都非常單一,主要就是銀行借款,在80%,甚至90%以上。”民生金融租賃常務副總裁王蓉表示,融資基本來源于銀行,在市場流動性充裕的時候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隨著貨幣政策的變化,穩定性就會有很大影響。
《報告》也指出,“整體上,融資租賃行業的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高度依賴銀行信貸。”金融租賃公司的融資方式主要是以同業借款、抵押貸款、保理等銀行信貸產品為主,盡管有部分公司通過發行債券或謀求上市的方式融資,但是其渠道依然狹窄。
在王蓉看來,同業借款的方式,會令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存在不匹配現象。王蓉分析認為,同業借款在有金融背景的租賃公司比重在80%以上,行業背景的公司在60%以上,但是租賃市場地投放,90%以上都是中長期的,“這種資產負債結構的不匹配會嚴重影響行業未來的長遠發展。”
對此,蔡鄂生指出,金融租賃公司需要合理平衡盈利性和流動性的關系,按照審慎原則,充分識別、持續監測和適當控制流動性風險,在傳統頭寸管理的基礎上,重視期限錯配可能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加強資產負債的組合管理。
國際化或成融資多元化窗口
“國際化”成為這一屆金融租賃論壇談論最多的一個詞語,這里面的國際化,除了業務的國際化之外,國際市場上的融資也成為一個急欲破題的窗口。
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租賃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李曉鵬分析認為,租賃公司的租賃期限基本上都在5年以上,負債絕大部分是1年以內的短期貸款,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開辟在市場上的分解途徑和渠道,特別是通過國際市場,可以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廣闊的渠道和經驗,通過市場證券化,通過可轉換債券地發行等等,分散國內金融租賃公司的流動性風險。
“一些項目在國外融資比國內融資這個價格低將近300個基點,為此中國的金融租賃行業應該關注國際市場,從國際市場獲取我們低價的外匯資金來源。”李曉鵬表示。
其實在國際融資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根據中銀航空租賃副董事長王誼介紹,該公司在新加坡發行了新元債券,然后兌換成美元,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融資渠道。
王蓉也呼吁,“隨著租賃業的發展,特別是飛機租賃業務和船舶租賃業務就是一個全球化的業務,適應業務發展需要的話,就是境外融資,這個渠道我們希望能夠盡快地打開!
除此之外,金融租賃行業人士也同時呼吁,資產證券化、資產轉讓交易以及上市直接融資等渠道的建立與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