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4644w"></bdo>
  • <bdo id="4644w"></bdo>
  • <strike id="4644w"><acronym id="4644w"></acronym></strike>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千湖之地成追憶 粗放式用水助長旱情

    這一次,是在本應梅雨紛飛的5月;干旱入襲之境,竟是素有“魚米之鄉”“千湖之國”之稱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昔日煙波浩渺的景象不復存在。長江干流的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淮河江蘇段水位降至同期歷史上記載水位的最低值;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湖面大規模枯萎,僅為2010年同期的十分之一;洪湖四分之一的湖底已干裂,湖水最深處只有30多厘米;洪澤湖水位則連續下降至死水位,明祖陵地宮甬道和拱門也因干旱而首見天日……

    降雨姍姍來遲。5月21日后,江南、華南大范圍降雨,部分地區降暴雨,各地也在密集人工增雨。但雨水的到來,并未全面緩解長江中下游的干渴。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下稱國家防總)分析,2011年以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成至六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年份,其中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54年以來同期最少。

    中國氣象局預報顯示,未來一周長江中下游氣象干旱區將以晴熱天氣為主,旱區的缺水狀況仍將持續。湖北東南部、安徽中部、江蘇南部、湖南東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均存在中到重度氣象干旱。

    繼華北大旱、東北干旱、西南五省干旱之后,歷來豐水的長江流域,也面臨嚴重的缺水。

    干旱和三峽關系不大

    此番干旱,是自1954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較為嚴重的一次。

    巧合的是,旱情緊急之時,國務院于5月18日通過了《三峽后續工作規劃》,指出三峽工程在移民、生態、地質災害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三峽蓄水后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輿論的矛頭,紛紛將干旱原因指向三峽,“龍脈被截斷則風雨失調”的說法頗為盛行。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浩,否定了干旱與三峽的關系。他以鄱陽湖的旱情為例:鄱陽湖較常年減少了180億立方米水量,其中流入鄱陽湖的5條河水來水量少了90億立方米;環湖的工農用水量增加了60億立方米;三峽清水下泄,導致長江水位下降20厘米,由此致使鄱陽湖水注入長江,一共泄掉了30億立方米——不及萎縮水量的17%。

    根據三峽的調度方案,每年5月就開始逐漸騰空庫容,水位由正常蓄水位175米逐漸降低至155米,6月1日到6月10日庫水位進一步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45米,并維持至主汛期結束,使水庫下泄流量等于入庫流量。當入庫流量較大時,則根據下游防洪需要攔洪蓄水,洪峰過后,水位仍降至145米。汛期過后,水庫從10月1日至10月31日蓄水至175米,少數年份,這一蓄水過程將延續到11月份。12月至次年4月,水庫按電網要求放水發電,但4月末以前庫水位不得低于155米,以保證上游航道必要的水深。

    “如果是11月、12月干旱,還有可能是三峽蓄水的原因,F在正是三峽泄水的時候,干旱與其蓄水關系不大。”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程曉陶表示。

    用水矛盾凸顯

    多位接受采訪的學者均強調,降水異常乃是此次干旱最主要的原因。

    “相較正常年景,干旱的出現是一種異常。但從氣候變化的長期規律看,近年來災害性天氣無論是發生次數與嚴重程度都還沒有發現極其異常的情況,類似于今年的干旱在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吳宜進說,他和他的研究小組曾對湖北省1957年到2009年的降水時空變化特征進行分析,認為2008 年以后湖北省降雨偏多, 并會持續若干年,但在2014 年之后,湖北省將迎來干旱期。

    “并不排除我們預測可能出現的干旱期提前!眳且诉M表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種種跡象表明自然災害確實進入了多發期,許多征象值得我們高度關注與提前進行預測預防。

    在不少專家看來,雖然旱情嚴重主要緣自降水異常偏少,但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當地生活和生產用水持續增加,超乎自然承載能力,令旱情雪上加霜,用水矛盾越發尖銳。

    在旱情最為突出的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孫又欣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由于水量有限,首要保證人飲的前提下,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務,還是要保證農業生產。他表示,目前取水比較難,要從較遠的河溝、塘壩送水、引水,保證上述基本需求。

    與此同時,其他用水需求只能退居次位。漢江沙洋段出現了歷史少見的大面積沙灘,已處于滯航狀態;長江、清江、漢江等流域水庫入庫水量均比往年同期減少六成至八成,旱區水電發電量大打折扣。

    三峽抗旱調度走向前臺

    不過,多位接受采訪學者表示,干旱并不等于旱災,人們本可以通過工程性或非工程性措施,減少干旱的影響。

    橫亙于長江的三峽工程,一直被不少專家看做調節中下游水量的最有力工具。5月7日,三峽水庫啟動抗旱應急調度,下泄流量維持在每秒7000立方米左右,比上游來水要高出1500立方米。5月20日,國家防總做出決定,再次加大三峽泄量:自5月20日-24日,三峽水庫按日均出庫1萬立方米每秒左右控泄,比入庫流量大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5月25日-6月10日,將三峽水庫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1.1萬-1.2萬立方米每秒,以進一步抬升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

    盡管當前三峽的出庫量已經大于入庫量,但三峽前幾月為發電快速消耗庫容的做法,仍為媒體詬病。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公安县| 古交市| 吉木萨尔县| 潼关县| 依兰县| 双城市| 靖安县| 长沙县| 建宁县| 富川| 郴州市| 酒泉市| 武平县| 新安县| 南木林县| 荔浦县| 珲春市| 荆州市| 石嘴山市| 昆山市| 勃利县| 大同市| 南投县| 南漳县| 如皋市| 平谷区| 井冈山市| 泰州市| 西乡县| 定远县| 广宁县| 高雄市| 梁山县| 无棣县| 郴州市| 林州市| 扬中市| 甘孜| 四川省|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