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銀行、證券等大機構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金融大動脈,那么我們小貸公司就是金融毛細血管。”一位小額貸款公司老總如是給自身定位。
需求創造市場,盡管生長過程中面臨著資金、風險、地位等多重困難,但中小企業、微小企業和農村的巨大融資貸款需求,[注冊美國公司常見問題]仍催生著小額貸款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生長著。
資本激情
小貸公司蓬勃生長
“我們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用的銀行人員相對較多,大家不少是從銀行辭職出來,或者是退休下來,因為具備豐富的信貸和風險控制經驗,被挖到小貸公司。”新世紀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是說,其驕傲與激情溢于言表,“大家在原來的單位都看到了很多資金短缺的狀況,但是卻受很多限制不能去做,現在都充滿激情地投身小額貸款行業。”
重慶市金融辦地方金融處處長杜剛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保守估計,重慶地區小貸公司的高管團隊中有八成以上是銀行出來的,不少人曾經擔任銀行行長、行長助理、信貸部負責人等,信貸經驗豐富,風險控制能力較強。”
作為對小額貸款和民營經濟發展支持力度最大的地區之一,重慶市為了引導合理利用民間資本、活躍民營經濟,在6月初發文促進并小貸行業規范發展,并在重慶市發展民營經濟大會上再次強調了小貸行業之于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
在政策的合理引導下,民間資本的靈敏嗅覺促進著重慶的小貸公司規范而迅速地發展起來。重慶市金融辦提供的數據顯示,到今年3月底,重慶共有152家小貸公司,開業了147家,資本金205億元,其中外資、合資的小貸公司有17家。而從客戶規模上看,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占比達到87%;期限上看,半年以內的貸款占比80%。
杜剛表示,重慶的工業基礎比較發達,加工制造業、電子信息業等對資金需求旺盛,因此一直在想辦法鼓勵民間資本,活躍民營經濟。而目前看來,小貸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強,利率大多在基準貸款利率的四倍左右。
重慶地區民間資本的熱情,反映著我國金融市場 的一股新力量正在迅速崛起。重慶藍洋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胡定核表示:“自2008年5月,銀監會和人民銀行出臺《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對小貸行業進行嚴格規范以來,小貸公司的經營風險得到一定的控制,市場秩序得到一定的優化,逐步進入有序發展階段。其標志就是小貸公司數目的迅速增長,2009年底小貸公司有1334家,2010年底達到2614家,2011年底達到4282家。”而來自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注冊紐約州公司]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878家,貸款余額4447億元,一季度新增貸款531億元。
不過,在扶持民營經濟的過程中,小貸公司業務的開展還僅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杜剛表示,小額貸款只能解決小額、急需的資金問題,只能是融資市場的一個補充。目前全市信貸資金近1.5萬億,小額貸款公司僅僅只有幾百億的規模。
業態豐富
細分市場有聲有色
小貸公司不僅數目眾多、發展迅速,由于服務對象的差異,它們的業態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態。總體而言,這些公司都以放款快速、期限靈活的優勢,針對某些細分市場做得有聲有色,樹立起了在某些領域里的好口碑。
杜剛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目前重慶的小貸公司模式多樣,主要有免抵押免擔保的微型金融模式、專業的為某些行業小企業服務的模式、依靠股東優勢做上下游產業鏈的模式、與銀行互補合作的類銀行模式,以及網絡小額貸款模式。這些小貸公司針對的客戶群體、貸款規模各不相同,但都對自己所針對的客戶和行業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較強的把握能力。“由于小貸公司要對股東負責,它們的風險控制意識實際上比監管者要強多了。”
不僅如此,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伴隨著小額貸款公司業務的蓬勃發展,市場上衍生出了一系列與小貸公司業務緊密相關的業態,如小貸中介、類小貸業務的投資公司等。這些業務模式類似于小貸公司的業務,或者輔助于小貸業務,體現出民間智慧的活躍。
重慶亞信金融控股公司是一家從房地產經紀衍生出來的小額貸款中介公司。由于做房地產中介經驗豐富,公司對當地房地產市場了如指掌,對地產商的資金需求也十分了解。公司總經理榮先生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在經紀業務基礎上成立亞信金控和一家擔保公司,擬做成民間資金撮合平臺,但公司只做有房地產抵押的擔保貸款中介業務,而且出于資金安全考慮,公司只做50萬元至300萬元的客戶。他信心滿滿地說:“公司客戶資源充足,且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在出現呆賬壞賬時能夠及時處置抵押資產;而且,公司的注冊資本金超過2億元,對客戶及抵押資產有專業的判斷,資金的安全性甚至好過了許多小貸公司。”
對于小貸中介模式,由于不少公司實質上在從事小額貸款業務,因此金融監管者也不無擔憂:“這些公司實際上游離在我們的監管之外,資金的流動難以監控,風險難以控制。”
當然,小貸公司的發展也并不是鐵板一塊,部分公司適應市場快,業務發展迅速,效益好;也有少部分公司對市場還不太了解,[注冊德拉瓦州公司]出于謹慎用款用得很慢。
據業內人士介紹,注冊資本在2-3億元的小額貸款公司在成本收益、資金利用率等方面綜合效率較高,毛利率較高;注冊資本在1億元的小貸公司,受可貸資金限制,業務發展不大,而成本占比相對較高;注冊資本在4-5億元的公司,也面臨部分資金閑置帶來的利潤率不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