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在中國內地電子支付市場一家獨攬的格局將改變。8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網站顯示,“WTO爭端解決機制(“DSB”)采納了‘中國一部分影響電子支付服務的措施’一案的專家組報告,中國并沒有對專家組進行上訴。”而近日,商務部官員向媒體表示,中國已決定不向世貿組織提出上訴。昨日中國銀聯有關負責人向新快報記者表示,遵從商務部的決定。[注冊香港公司費用]
電子支付市場將開放
世界貿易組織(WTO)7月就美國申訴中國銀聯卡壟斷作出裁決,否決美國的部分指控,并不認為中國銀聯卡在中國市場有壟斷地位,也沒有阻止外國供應商進入中國市場。不過報告認為銀聯卡在部分以人民幣為單位的支付卡交易上確實是唯一供應商,同時要求其他供應商在卡上必須印上銀聯徽號和與銀聯聯網,違反了關貿總協定下的承諾。
WTO當地時間8月31日發布的新聞稿顯示,“WTO爭端解決機制采納了‘中國一部分影響電子支付服務的措施’一案的專家組報告,中國沒有對報告進行應訴或上訴。”
商務部官員也向媒體表示,中國已決定不向世貿組織提出上訴。
目前Visa、Mastercard等卡組織的卡在中國境內的POS機上是無法單獨受理的,必須附上銀聯的標識。
多位銀行卡組織的業內人士對此的解讀是,根據WTO的相關規則,如果一方放棄申訴,就意味著接受裁決,也意味中國有義務將電子支付服務市場逐步對外開放,銀聯以外的其他卡組織將被允許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支付卡,意味著Visa、MasterCard等也可以介入人民幣計價的銀行卡清算和結算市場,根據規則,中國現在有30天的時間對如何達到世界貿易組織7月16日裁決的要求作出說明。[香港公司做賬報稅]
銀聯既有市場份額難撼動
新快報記者為此向中國銀聯上海總部的負責人求證,該負責人表示,將遵從商務部的決定。
一位接近銀聯內部的人士表示,持續兩年的官司是好事,客觀上促進了銀聯近幾年的積極進取,外國卡組織進入中國的優勢已經大為減弱。
不過對于競爭是否最終會令到交易清算費用得到降低,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難以預測,從商戶和用戶的支付費用來說,國際卡組織目前在國內的費用不是很低,特別是從互聯網收費來看,國外卡組織收的費率比國內高很多。有銀行方面人士表示,如果市場放開競爭,銀聯可能會對銀行的跨行轉接費用漲價,或者設置一些新的收費項目,目前來看,銀聯對商業銀行收費是相對低廉的。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前銀聯首席研究員林采宜(微博)認為,電子支付市場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因此市場放開不會導致哪個機構的業務萎縮,銀聯既有的市場份額很難被撼動,但是這個市場未來增量部分的份額如何劃分,就取決于各個卡組織的效率和市場策略。[如何注冊香港公司]
新快報記者向Visa方面負責人詢問日后的發展計劃,然而電話無人接聽。而萬事達方面則表示:“對于世界貿易組織的報道我們感到欣慰,萬事達卡一直將中國視為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并長期在此開發和耕耘合作伙伴關系。我們期待可以在中國保持我們業務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