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銀行早已公告過籌建基金公司,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也早已成立基金公司籌備小組,預計2013年可能有5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成立。”1月8日,上海一位銀行業分析師陳航(化名)分析。此外,本報記者也從多家上市城商行獲悉,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也都在籌備基金公司。
在陳航看來,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注冊香港公司]再次放開商業銀行包括城商行設立基金公司,會促進上市銀行增加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則會推動資本市場發展。
城商行發力
“我們正在積極籌備基金公司,目前處于招募人員階段,希望能夠在上半年完成此項工作,然后向監管部門申請牌照。一有結果,我們會發布公告。”1月9日,一家上市城商行負責人透露。
本報記者了解到,上市的3家城商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都有意成立基金公司,其中南京銀行心情最為迫切,在證監會尚未發布消息之前,南京銀行就在2012年8月24日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全票通過了關于授權經營層開展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相關工作的議案。南京銀行稱,為實現公司戰略目標,擬作為發起人全資設立或與其他投資者共同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注冊資本不超過2億元人民幣,授權期限為自董事會通過之日起2年。
而更早前,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高層均對外表示過要籌建基金公司,但是在2012年卻并未發布相關公告。1月10日,記者詢問寧波銀行相關事宜時,一負責人表示,目前尚無明確消息,不過現在很多銀行都要設立基金公司,寧波銀行也會有自身的計劃。
1月11日,記者也從相關渠道獲悉,與第一批、第二批試點銀行一樣,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均擬引入外資股東設立合資基金公司。興業銀行將與法國外貿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廈門建發股份設立合資基金公司,股比為57%、33%、10%;華夏銀行擬與英國F&C資產管理公司及第三方中方股東發起設立合資基金公司,出資比為70.5%、19.5%、10%;北京銀行圈定的外資合作伙伴為加拿大豐業銀行,雙方占比為67%、[香港公司注冊]33%。另外,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如果要成立基金公司,很有可能將分別與法國巴黎銀行和新加坡華僑銀行合資成立。
根據證監會網站資料顯示,在目前的73家基金公司中,共有8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其中,工銀瑞信、建信、交銀施羅德、民生加銀、農銀匯理、浦銀安生、中銀7家公司由銀行直接出資成立,而2002年成立的招商基金起始由招商銀行參股33.4%。去年10月,招商銀行通過受讓荷蘭投資所持有的招商基金股權,成為招商基金絕對控股股東。此外,還有由數家銀行控股股東參與設立的基金公司,比如光大保德信、平安大華和中郵創業3家基金公司。
優勢VS劣勢
記者也發現,背靠銀行渠道的天然優勢,銀行系基金公司的規模已在短短幾年內快速擴張。從2012年三季報數據來看,在管理總資產凈值排名前15名的基金公司中,工銀瑞信以886.68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七,中銀基金與建信基金則以589.88億元與566.11億元排名第14、15。截至2012年底,僅是工銀瑞信一家所發行的4只短期理財基金規模總和就已達到361.56億元,占短期理財型基金總規模的近20%;建信基金發行的月盈安心理財基金首募規模達到了173億元;民生加銀旗下成立的首只貨幣基金首募規模超百億,達144億元。
不過,據Wind數據顯示,2012年基金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排名前50的基金中,銀行系基金公司僅貢獻了5只。在混合債券類基金中,銀行系基金凈值進入排名前10,但是在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中,銀行系基金的表現卻平平。
展恒理財研究分析指出,2012年新發固定收益類基金是基金公司提高資產管理規模的制勝法寶,基金業不再只是比拼偏股型基金管理能力,有銀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具有渠道、客戶資源等優勢,具有銀行系背景的多家基金公司依靠發行理財債基、貨幣基金,規模排名均有大幅提升,但是,銀行系基金公司所管理基金的業績則相對平淡。
“未來大小銀行之間也會存在差異,大銀行可以依賴渠道沖規模,可以靠穩健的基金品種做大盤子,但是大行的優勢不代表城商行及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優勢,考慮到城商行網點數量相對較少,基金的覆蓋面也比較小,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更需要注意客戶的收益問題,像招商銀行推薦基金的時候,不是說招行自己的基金就會推薦,而是往往會推薦收益類比較高的給普通用戶,而且城商行的執行能力也沒有那么大。”1月10日,海通證券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
這位分析師也稱,基金市場這兩年受困于資本市場虧損已成定局,同時各種費率又很高,已有的基金公司能盈利也許還要等三年,所以對城商行來講更多的是一個牌照的好處[香港注冊公司],但銀行系基金的擴容,仍然是資本市場特別是銀行業值得期待的政策利好。
“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一方面使得銀行業的傳統業務收益不斷收窄,另一方面銀行要應對這種狀況,就要嘗試轉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未來必然使得直接融資獲得發展,銀行的業務不斷弱化,城商行相比大銀行就更需要轉型,開辟新業務。”對此,一家城商行已經在籌備設立基金公司的負責人11日告訴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