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署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已接近3.85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占78.07%,由此計算,[注冊新加坡公司]銀行地方政府貸款余額超過3萬億。業內分析指出,今年和明年,還將迎來一輪地方政府還債高峰。
銀行不得新增平臺貸款規模
隨著實體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調控壓力增大,地方財政日益吃緊,市場對銀行的地方政府貸款也“捏一把汗”。
中銀國際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若在較壞的情況下,地方融資平臺的不良貸款率升到近30%,整體不良貸款率將由目前的1.16%上升到2013年的3.9%,則上市銀行2013年的凈利潤將較2010年下降55%。
據了解,目前監管部門和各家銀行也都加強了對新增政府平臺貸款的把控。5月份,銀監會已要求各銀行不得新增平臺貸款規模,同時要求銀行嚴把新增貸款準入標準,發放平臺貸款時必須滿足借款人現金流全覆蓋、抵押擔保符合現行規定、資產負債率低于80%等約束條件。
銀行人士介紹,[新加坡公司注冊]現在各家銀行是每個月都要統計本年到期平臺貸款金額、償債資金來源和實際償還等情況,避免出現重大違約事件。
通過2012年銀行年報發現,目前銀行平臺貸款控制較為有效。國有大行中,中行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減少23億元,農行減少48億元。招行在2012年平臺貸款也減少237.27億元。
2013年2014年迎來還款高峰期
政府正在進行的城鎮化建設,不少銀行已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市場擔心這可能引發又一輪銀行放貸沖動。
“城鎮化發展為銀行提供了良好發展機遇,問題在于能不能抓住機遇、制定出相適應的戰略。”農行行長張云曾在今年3月份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目前農業銀行營業網點2.3萬個,其中1.25萬個在縣級縣以下區域,這是其優勢所在。建行也不甘示弱,該行已經針對城鎮化特點,制定了特色服務方案,在造價咨詢、理財服務等中間業務方面加大發展力度,方案現已下發各分行。
事實上,監管層也支持銀行城鎮化建設融資,銀監會下發的《關于加強2013年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簡稱“10號文”)中對于具體投向和細則并沒有進一步明確。有銀行人士坦言,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房地產等就是城鎮化中最直接、風險也最低的項目。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一方面,[新加坡注冊公司]商業銀行通過目前掌握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數據發現,雖然平臺存在風險隱憂,但普遍情況比較樂觀且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在城鎮化建設推動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的投融資需求空前旺盛。雖然當前我國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整體可控,也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但從短期看,地方政府償債仍有壓力,短期還款高峰還沒過去,2013年和2014年將迎來還款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