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剛取消了貸款利率下限,光大、平安、廣發等多家股份制銀行就立刻上浮3年和5年期大額存款利率至監管上限。[新西蘭公司注冊]一場爭奪未來盈利的“戰爭”提前爆發。
“可以預見,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正在醞釀。同時,建立存款保險(放心保)制度和經營失敗銀行的有序退出機制,將是中國銀行業放松管制的必經之路。”穆迪評級副總裁、亞太區金融機構高級分析師胡斌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稱。
他表示,放開貸款利率的實際意義不大,但任何形式的存款利率“松綁”則會加速融資成本上升,壓縮金融機構盈利。銀行利用定價搶奪存款,客觀上將使得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漲船高,也會抬高銀行資金成本。
此外,穆迪認為,利率市場化有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但是無法根除近30萬億的“影子銀行”風險。該機構預期,利率市場化會蠶食中資銀行的利潤,導致內生資本增速減緩,進而影響個別機構的資本充足水平。胡斌說,由風險資產高速增長所引發的銀行融資是不可避免的。
不會消滅“影子銀行”
根據穆迪的模型測算,中國核心和廣義影子銀行活動的累計增長率分別達到75%和67%。截至2012年底,包含非銀行信貸工具,[新西蘭注冊公司]影子銀行的規模達到29萬億元,約占GDP的55%。
“很多人把中國"影子銀行"的出現直接歸咎于利率管制,這是相當片面的。”胡斌分析,利率市場化最大的意義在于促使資金需求方和借貸方更加透明、直接地定價。這表面上似乎可適當降低影子銀行存在的必要,實則未必。
“比如,政府對商業銀行每年和每月的貸款額度管控就使得很多融資活動不得不在銀行體系之外發生,但是資金卻通過各種形式來源于銀行。只放開利率定價,而不取消貸款額度限制,利率價格并不真實,也很難控制"影子銀行"的增長。”胡斌表示。
穆迪測算,僅有約10%的實際銀行貸款采用原先0.7倍的貸款利率下限,人行完全放開貸款利率(不包含個人按揭貸款)對實際利差影響有限。但去年人行把存款利率上限拓寬0.1倍,穆迪就2013年的模擬情景顯示,凈息差(NIM)方面的負面影響可能達到10-13個基點,直接減少凈利潤796億元。
穆迪認為,若進一步放松存款利率上限,高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水漲船高。一旦理財產品發生信用事件(直接違約或延遲兌付),會使相關的金融機構出現重大虧損。因此,利率市場化不會直接減少“影子銀行”的風險,其實際意義在于倒逼目前缺失的存款保障和劣質銀行退出機制。
胡斌預計:“信用事件會首先從產能過剩的高危企業觸發,企業貸款或者債券的違約會傳導至非銀行金融機構,最終影響到風控較差的銀行機構。存款利率市場化需要一個自律的市場,需要一個市場化的銀行退出機制,這將顛覆以往由政府托底的信用市場生態。”
銀行或現融資潮
“利率市場化對中資銀行的盈利前景無疑是長期負面的。融資成本上升,凈息差趨降,壓縮盈利空間,直接導致內生資本減少。在風險資產增速不減的情況下,融資需要不可避免。”
以光大銀行為例,一季度末最新披露的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53%,勉強達到銀監會今年底對過渡期系統重要性銀行7.5%的要求。即使參照其他銀行標準,其資本充足水平僅可維持在2015年合規。
“光大銀行對市場資本的渴求是廣大中小型銀行經營現狀的寫照。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凈利息收入減少,盈利下滑,與早先制定的資產計劃無法匹配。”
胡斌表示,多家股份制銀行在未來1年到3年可能會保持15%左右的資產增長速度,[注冊塞舌爾公司]如果無法達到一定的盈利增長,加上監管機構嚴格監管同業業務,商業銀行監管套利的空間受限,資本充足狀況感受到壓力,就不得不開展新一輪銀行融資。
8月15日,招商銀行公布獲證監會核準境外配股方案,A+H股融資總額約350億元。連光大銀行在內,另有10家中小型銀行正籌備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上海銀行、大連銀行、重慶銀行等多家城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