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參與者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剛出爐的“滬42條”改革創新措施中,上海明確提出,未來將加強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等基礎設施建設,[注冊薩摩亞公司]爭取擴大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的參與者范圍。
據悉,該措施已由上海清算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負責,預計在今年底完成系統開發和調研工作,并將于2014年上半年實施。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極大提升外匯市場的流動性,降低交易對手方的風險。
所謂凈額清算,是針對“一對一”的清算方式而言,是指清算機構或系統對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參與者的某一業務下的所有交易進行軋差,并按照軋差后的金額進行資產的劃付。
自2009年人民幣外匯即期詢價交易凈額清算業務開始在銀行間市場成功試運行以來,我國外匯市場、債券市場先后引進了凈額清算,[薩摩亞公司注冊]有效降低了清算風險,活躍了市場交易。
尤其是上海清算所在2009年成立后,正式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引入中央對手清算機制,依托自身登記托管結算服務的債券產品,推出了債券現券交易凈額清算業務。
據知情人士對上證報記者透露,“滬42條”中所指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凈額清算的擴大范圍,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參與機構的范圍擴大。如人民幣外匯即期詢價交易凈額清算的參與主體,將有望由現有的26家做市商,逐步擴大至上海清算所的全部會員。
其二,凈額清算范圍也有望由目前的即期市場擴展至外匯遠期、掉期市場。其三,遠期和掉期交易的期限也有望從目前的1個月擴大到1年,參與主體從目前的試點8家機構,逐步擴大至更多機構。
事實上,目前,我國外匯市場的現有清算業務已全部納入到了上海清算所。[薩摩亞注冊公司]其中,外匯遠期和掉期交易量已在中國外匯市場中占有重要比例。未來推出外匯遠期和掉期中央對手清算機制后,意味著,整個外匯市場將全面引入中央對手清算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