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央行針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方案細則尚未出臺,但是自貿區金融創新大方向確定:區內與境外資金、資本完全打通,與境內則是有限滲透。
金融方案細則已獲批
11月23日,在大成律師事務所舉辦的中國(上海)[新加坡注冊公司]自由貿易試驗區法治建設研討會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財政和金融服務局局長張紅透露,央行針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方案細則目前尚未出臺,并非因為在政策設計上有障礙,而是因為有力度,所以要擇時公布。
張紅說,所謂區內與境外的完全打通,就是從傳統的貿易項下到資本項下、資本項目開放以及資本市場的開放。但因為還有國內的廣大市場和國內的傳統業務,所以單純做一個純隔離的資金創新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與境外打通的同時,還要和境內形成一個有限滲透的關系。
“所有的制度設計,包括操作設計、路徑設計,考驗我們智慧的最關鍵點就是滲透如何做到風險可控、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張紅說。
此前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談到自貿區金融改革時也表示,用開放倒逼改革,改革的步子要更大,但必須符合國家安全,防范金融風險,這個底線不能動。
很好的人民幣回流地
自貿區的金融制度基本框架包括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四部分,制度設計的三個原則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有利于推進資本賬戶開放、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在22日舉行的“2013中國新興金融發展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央行要減少常態式外匯市場干預,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上海浦東國際金融學會顧問張湧則說,他個人認為央行對于外匯市場常態化的干預,將首先在自貿區內退出。同時,“人民幣在自貿區里面的匯率和利率,我認為可以預見的將來可能跟香港比較接近!
張湧表示,伴隨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注冊新西蘭公司],大量人民幣需要回流機制,自貿區將會是很好的回流地點。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海外人民幣資產市場規模約為1.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顯示,今年1~10月,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達3.55萬億元人民幣,以人民幣結算的貨物貿易額占海關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已由2012年同期的8.4%上升至10.9%,預計今年全年經常項目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將突破4萬億元,再創新高。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戴海波近日表示,下一步自貿區管委會將對區內6000多家存量企業進行梳理排摸,幫助銀行建立企業數據底賬,爭取在年內推動企業和機構開立自貿區專用賬戶;探索外匯管理改革措施、外匯資金集中管理、外幣資金池賬戶等功能,并推動首批企業試點。
張紅表示,正是要通過FTA賬戶的設立,通過分賬核算的辦法,把兩部分資金區分開來,以實現既能和境外完全打通,又能和境內有限滲透。
張紅表示,自貿區內的制度創新包括投資管理制度創新、貿易監管創新、金融創新、綜合監管創新。所有的制度創新其實都是圍繞風險可控來推進的!疤貏e是金融制度創新,甚至是大于制度設計的。一定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包括系統監測設計得非常有效的前提下,制度的內容才能夠推得出來!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作為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負責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內相關改革試點任務和行政事務。事實上,自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翻牌為自貿區管委會后,管委會內部機構也做了調整。比如,設立了財政和金融服務局,張紅表示,該局的職能就是協同、協作、協調和落實試驗區金融制度創新。
“我們在不斷研究,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新西蘭公司注冊]一旦金融政策推出,我們的職責就是讓它馬上落地!睆埣t表示,將來對于區內企業的認定、管理,以及綜合信息共享,可能都是自貿區要配合人民銀行做的事情,以能夠真正實現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