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匯豐中國PMI彈 制造業仍弱[注冊英國公司]
匯豐銀行昨公布數據,4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反彈至49.1,顯示3月放寬政策見效,但PMI連續6個月在50以下萎縮區間,顯示制造業仍不振,次季宏觀政策需進一步放松。機構預期人行可能在月底或下月初再次減存準率。
4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為49.1,比3月終值48.3回升0.8個百分點,是兩個月以來最高,脫離上月觸及的4個月低位。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PMI初值數據回升,反映內地放寬措施效果顯現,這緩解了市場對內地經濟「硬著陸」的憂慮。
報告指出,4月匯豐中國PMI初值數據,反映內地的產出和需求的增速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就業市場壓力仍然存在,內地在未來數月需進一步出臺寬松的政策。
盡管4月PMI初值略有回升,但反彈力度不夠,仍然在50以下的萎縮區間。因此,屈宏斌預計,內地貨幣和財政的寬松政策均會在第二季加碼,央行最快會在未來幾周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降準),第二季將有兩次降準。
評論:PMI數據雖然出現反彈,但是仍處于50水平之下,表明中國經濟的擴張依然呈現了疲軟趨勢,但是能否在接下來會落實寬松政策確實還很難說。畢竟歐美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式都不穩定,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難免會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放松,或許更會令今后的政策方向的制定陷入困境。
2、IMF:港樓市未過熱 惟風險增[注冊BVI公司]
本港樓市急升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港代表R.Sean Craig表示,目前本港樓市并未過熱,惟因本港缺乏土地供應加上低息環境持續,導致泡沫產生的條件仍然存在,樓市的風險正在提升,長遠宜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以平穩樓價。
IMF另一駐港代表Andre Meier亦表示,今年是充滿不明朗因素的一年,政府須密切監察本港樓市情況,避免樓價飈升,令市民難以負擔,過往政府和金管局亦曾出招穩定樓市,相信有需要時,亦會作好準備。
人民銀行上周擴大人民幣匯率每日波動區間至1%,Craig表示,此為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其中重要一環,內地須開放資本帳,容許國際投資者到內地投資,開放資本帳首要是人民幣匯率走向市場化,而目前中央以循序漸進方式開放人民幣,就是避免大量熱錢流入的風險。
評論:香港本地地產股最近面臨的壓力較重,一方面整體大市表現不佳,另一方面新政府換屆之后,市場擔心,樓市或成為首個整治目標,不過這樣的擔心似乎還是有些多余。從香港的本身來看,地域面積小,人口相對較多,對住房的需求自然也會高,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現象將會更加明顯。不能用過熱來形容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只是在需求和供給上不能達到平衡,因此才會出現如此高價。
3、德PMI插水 經濟火車頭告急[注冊開曼公司]
歐元區本月采購經理指數(PMI)全線下跌,龍頭德國的制造業PMI更由48.4急跌至46.3,創近3年最大跌幅,重挫外界對德國帶動歐洲增長的期望,連同西班牙確認衰退,刺激德國以外的歐洲國家債息急升。
歐元區本月服務業及制造業PMI意外惡化,降至50以下收縮水平,前者按月跌1.3、至47.9,遜預期49.3;后者跌1.7,至34個月低位的46,遜預期48.1,令兩者的綜合指數跌至5個月低位的47.4,遜預期49.3,顯示經濟衰退機會增。
德國制造業PMI更急跌至46.3,是2009年7月以來最大跌幅,主因是歐債危機打擊貿易伙伴需求,導致出口下跌。Markit分析師Chris Williamson指,德國向南歐國家的銷售尤為疲弱,反映歐元區周邊國家的困境已向核心國家蔓延。
德國央行亦表示,歐元區的疲弱需求打擊德國經濟復甦。央行指經濟基礎良好,但欠缺額外增長支持措施,制造業至今仍未重回去年夏季水平,而歐元區國家的訂購仍持續疲弱。
此外,西班牙央行宣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或收縮0.4%,連續兩季萎縮,確認正式步入衰退。央行表示,由于需求疲弱,加上經濟前景不明朗及歐債危機影響,導致西班牙陷入衰退。雖然政府估計本年經濟將收縮1.7%,但央行較樂觀,料收縮1.5%。
評論:德國的經濟出現問題在所難免,其他歐元區的國家都面臨著經濟下滑的風險,作為歐元區經濟領頭羊的德國很難獨善其身,只不過連火車頭都開不動了,整個歐洲的經濟又如何能有好的表現,如此一來,對全球經濟將會帶來的威脅更加令投資者不寒而栗了。
4、儲局巨頭暗示 無放水新招
美國聯儲局今日將進行一連兩日的議息會議,會前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表明,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如期6月結束后,不代表貨幣政策緊縮,但同時不認為有必要推出新措施。
分析指,基于不少外在因素,如歐債危機或全球經濟放緩,均非儲局控制范圍之內,儲局或有意逐步減少對市場的干預,讓一切回歸正常化。
耶倫前周演說仍對目前的超寬松貨幣政策表示全力支持,亦不排除進一步加推政策的可能,惟昨日言辭卻轉趨保守,指目前無意修改現行政策或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但政策收緊與否,是依據儲局是否擴大資產規模,而非通過購買資產的流量。
屬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口中儲局「三巨頭」的耶倫和紐約聯儲銀行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早前不約而同淡化儲局將推第三輪寬松政策(QE3)以刺激經濟的預期,只明言若經濟情況有變,失去增長勢頭,才不排除有需要加推寬松措施,凸顯儲局目前的核心想法,是短期內無意加推刺激措施。
雖然美國經濟恢復增長,勞工市場、零售銷售及消費者信心已有所改善,惟目前8.2%的失業率仍未達到儲局5%至6%的目標,有分析認為,鑒于存在不明朗因素,現時經濟數據好壞參半,儲局只能保持現狀,小心觀察經濟狀況的轉變。
評論:當前,美國經濟的復蘇形勢并不樂觀,如果美聯儲沒有更多的經濟此次政策,或者只是對形勢的發展采取觀望態度,那幺對整個經濟后期的發展并不一定有利。尤其是房地產市場以及就業市場,投資者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支持與鼓勵。一旦失望,投資者的信心將會明顯的受挫,對美股而言更是不利。
5、中移后市大行觀望
中移動(941)剛公布的首季純利欠缺驚喜,加上預期電訊市場競爭將愈來愈激烈,證券界雖然普遍維持中移動的投資評級及目標價,但對公司業務前景卻多抱觀望態度。
德銀昨天發表報告指出,中移動首季度平均每月每戶通話分鐘(MOU)及每分鐘使用量平均收入雙雙下跌,反映市場競爭激烈,預期該公司EBITDA(除稅息及折舊攤銷前盈利)利潤率未來將繼續受壓。
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在電訊市場競爭加劇下,估計中移動利潤率持續下滑,市占率亦可能逐漸被對手聯通(762),以及中電信(728)搶占。
評論:中國電訊市場目前的競爭愈發激烈,雖然中移動作為龍頭,其地位的穩固很難被撼動,但是對公司的盈利增長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市場憧憬中移動今后能借助4G概念重新打造輝煌。
6、中央“子彈”多 經濟放緩何足懼
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增長只有8.1%,創金融海嘯后新低,令市場相當失望,更有意見認為中國經濟可能低處未算低,硬著陸風險正不斷升溫。但在應對經濟下滑方面,其實中央手上仍有不少政策「子彈」可用,經濟前景未必如外界所想般悲觀。
出口、消費、投資,是中國經濟的三頭馬車。但歐債危機短期內難以解決,亦意味作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歐盟,經濟短期內難見起色,因此在刺激出口之上,中國只是處于被動位置,暫時只能透過穩住人民幣匯率、穩住出口企業和相關的就業。
至于消費方面,近年一直保持相對平穩的狀態,09年增長15.5%、10年增長18.4%、今年首季度增長則是14.8%。既然短期內刺激出口、消費可做的不多,因此中央的著眼點,也就放在投資方面。雖然中央調控樓市,令投資增長受到影響,但今年首季度,內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仍達到20.9%,增長是三頭馬車中最快的、也是最有希望的。
近期中央在刺激投資方面,其實已經有一連串動作。據了解,今年2月底到3月初,中央已派員到北京、福建、廣州、廣西等地調研,涉及交通基礎設施、水路運輸、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高速公路網等項目。其后不少基建項目,包括海南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南京市地鐵3號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等集中獲批,顯示基建投資已逐漸提速。
評論: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跡象還在持續,而中央的淡定表現還是令投資者略顯焦慮,在歐美經濟增長受困,以及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均給經濟的增長帶來壓力,但是政府在緊縮寬松方面卻仍保持不變,即使有微調,對市場的影響也是極其有限。不過經濟的整體表現還是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