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向希施壓 緊縮退出二擇一
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機會愈來愈高,歐盟及歐洲央行相繼施壓,必須在緊縮或退出二擇其一。隨著第三大黨泛希社運宣布放棄組閣權利,加上左翼聯盟難望成功組閣,希臘下月料再大選,外界估計這只會加速該國「脫歐」。[注冊馬紹爾公司]
希臘下周二(15日)到期贖回4.36億歐元債務,下周五(18日)亦須向歐央行償還33億歐元,加上各種公共開支,外界估計希臘很快彈盡糧絕,退出歐元區只是時間問題。
希臘前途未卜,歐盟內部亦有爭拗,最終決定今日如期批出向希臘發放的一筆52億歐元援助貸款,令希臘有足夠資金捱過下月。
歐洲更不減對希臘施壓,歐盟常任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表明,希臘政客應信守改革承諾,以確保獲得財政支持。歐央行德籍理事阿斯穆森(Joerg Asmussen)接受德國傳媒訪問時,更首度直接談及希臘「脫歐」的可能性,強調若希臘要留在歐元區,便只能繼續執行緊縮計劃。
評論:如果歐洲央行以及歐盟能夠果斷干脆一些,也許歐元區的狀況遠比現在好的多。希臘從目前來看就是一個永遠填不滿的坑,再多的援助資金也都會悄聲無息的被吞噬,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其國家內部的矛盾激化,但是這些矛盾,也是歐盟以及歐洲央行無力解決的。當然,希臘一旦退出歐元區,所帶來的影響也不會小,這就要看歐盟如何去衡量利弊了。
2、港交所借156億過渡貸款 作購LME彈藥[注冊新加坡公司]
成功躋身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最后四強的港交所(0388),據悉已展開「撲水」行動,為競購LME作準備。路透社旗下《基點》昨日報道,包括匯控(0005)、德意志及瑞銀在內的三大行將提供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的過渡性貸款(Bridge Loan),以協助港交所爭奪LME。
港交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表示,對報道不予置評。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G)、紐約泛歐交易所及洲際交易所一同競投LME的港交所,其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開腔聲言,對收購LME有信心,并表示,會考慮任何集資方式。
所謂過渡性貸款,是指銀行向上市公司提供的短期貸款,以協助借款方在配股或增發新股募集資金未到位前,解決臨時性融資需要。
截至今年3月底,港交所總股本權益約104億元,雖然李小加曾表示,「零負債」的港交所,舉債空間甚大,不過有市場人士估計,是次競購可能涉資200億元,倘港交所單靠銀行貸款應付收購作價,勢必將其負債率推至極高水平。換言之,假如港交所成功爭購LME,配股融資事在必行。
評論:此次的并購似乎港交所是勢在必得,當然預期是樂觀的,一旦成功,香港市場在國際上的地位又將再上層樓,而內地金融市場亦可以通過香港來加快國際化的進程。而從港交所本身來看,亦會對今后的盈利增長帶來提振。不過我們也不能過分樂觀,畢竟一旦耗巨資完成收購,再融資壓力必然也會給港股市場帶來壓力。
3、人行百億美元 傳助央企走出去
據外電報道,為協助中央企業「走出去」境外投資,及實現外滙儲備投資多元化,人民銀行計劃動用100億美元,與國資委旗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在境外成立合資公司,協助央企在海外投資發展。
路透社昨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稱,人行與國新控股的合作計劃,已洽談了一段時間,雙方傾向通過國家外滙管理局在海外先成立合資公司,具體事務則由國新控股負責管理。
中國國新控股于2010年底成立,其成立之初定位,是配合國務院國資委優化中央企業布局結構、主要從事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企業化操作平臺,配合國資委推進中央企業重組等。
人行今年3月曾表示,將創新外滙儲備運用方式,并對外滙儲備進行更有效管理。人行行長周小川4月時也稱,內地應設立新投資機構,以運營其巨額外滙儲備。[注冊新西蘭公司]
內地正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今年3月「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強調,內地正處于對外投資加快發展重要階段,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有序開展境外能源、原材料、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合作和跨國并購。
目前外管局在海外已設立數個海外投資公司,以管理外滙儲備資產。信息顯示,設在香港的華安投資公司為外管局境外投資主力之一,該公司管理外滙資產約4,000億美元。截至3月尾,內地外滙儲備為3.31萬億美元。
評論:內地政府助力央企的騰飛,將中國企業推向國際化,這個是好事,可以提升企業的發展空間,也可以促進企業內部各種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從當前港股市場現狀來看,中資股的影響力已經在逐日壯大,雖然,目前受到經濟放緩等眾多利空因素制約,表現平平,但是從中長期來看,還是值得期待。
4、國泰「盈警」 重推無薪假節流
受累經營困難及油價高企,國泰航空(00293)發表如同盈利警告的業務聲明,直言上半年財務業績會令人失望,并提出一系列節省成本措施,包括向機艙服務員提供自愿無薪假期、停止招聘非空勤人員等。
國泰行政總裁(CEO)史樂山(John Slosar)表示,現時無意裁員,但他不排除未來有關可能。
上半年績差 「不排除裁員可能」
史樂山指,今年國際油價攀升至接近每桶140美元,對業務構成很大壓力,該行維持對沖,仍難以抵銷油價急速增長。常務總裁朱國梁補充,對沖工具只能抵銷約兩成油價增幅。
國泰收市后發表聲明表示,油價持續高企,貨運業務雖在3月份短暫改善,但沒有持續復甦的跡象,而經濟客艙收益率則繼續面對壓力,頭等及商務客艙收益率亦略為偏軟,故公司盡可能削減成本,包括減低可運載量。國泰坦言,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業績預期令人失望。
評論: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通脹攀升等不利因素制約,國內航空企業的經營狀況確實也并不太好,國泰也許只是整個行業的一個縮影。不過這個時候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考的就是服務了,如何去吸引客戶,增加業務量,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這才是最重要的,裁員最終只能令企業的路越走越窄。
5、內地降成品油價 今年首次
內地今年首次下調成品油價格。發改委昨公布,自5月10日起,每噸汽油價格將下調330元,約每升降0.24元,每噸柴油下調310元,約合每升降0.26元。這是內地今年第3次調整成品油價格,亦是首次下調。
評論:消費者期待已久的內地成品油價格下調最終還是得以實現,不過未必值得慶幸,石油類股份的走勢也未必能夠樂觀,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迅速,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降溫,對經濟復蘇而言并無好處,雖然可以降低通脹預期,但能給市場帶來的提振十分有限。
6、大淡友也撐獅王 看75元
滙豐控股(00005)首季實際業績表現勝預期,券商全線力撐唱好,向來為滙豐大淡友的里昂亦大幅上調其目標價31.6%至75元,評級則由「沽售」調高至「跑輸大市」。滙豐股價昨逆市上升,收報69.5元,升0.7%。
重組初見效 里昂上調盈測16%
滙豐冀將股本回報率(ROE)提高至12%至15%,惟首季僅為6.4%,然而,撇除債券工具公允值帶來的影響,首季ROE實際達到11%。里昂指,雖然預期滙豐最快至2014年ROE才有望達到12%以上,惟認為逐步邁向目標,料明年可達10%至11%。
滙豐季績優于預期,瑞銀、德銀、摩根大通和里昂均上調今明兩年每股盈利預測,主要介乎1%至4%;不過,里昂大幅上調今年每股盈利預測16%,主要由于滙豐重組架構初見成效,營運成本和信貸支出均低于預期。
高盛仍將滙豐納入「確信買入」名單,惟認為股價未能反映滙豐重組架構的效益,亦認同管理層所言「正朝著目標進發,情況令人滿意」,目標價維持90元。
由于臨近策略日,滙豐行政總裁歐智華日前在電話會議中,對業務發展的著墨不多,市場聚焦下周四(17日)的策略日,摩通指出,焦點包括滙豐資產負債表的重組進展、收入增長前景、監管影響、成本收入比率和股本回報率的前景。
評論:匯豐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都不太理想,歐美經濟前景的暗淡,香港本地經濟的前景亦不樂觀,加上內地政策壓力,全球銀行業都面臨各種不同的困境。不過匯豐從歐債危機的影響中逐漸復蘇,雖然轉身有點慢,但整體的趨勢還是值得我們期待。
7、債王高盛 齊聲預告QE3
儲行總裁:沒理由再干預市場
最近的美國數據顯示經濟停滯不前,「債王」格羅斯(Bill Gross)與高盛美國首席經濟師哈齊斯(Jan Hatzius)均認為,聯儲局即將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措施(QE3),以刺激正在放緩的經濟增長,后者更預計下月出臺。
高盛估 下月推第三輪量寬
格羅斯在其Twitter戶口上直言,距儲局購買更多國債的日子「愈來愈近」,投資者應準備迎接儲局出招,若風險市場要維持漲勢,便需要更多彈藥。哈齊斯同日亦發表報告,料儲局下月19至20日會議上,宣布推出QE3,并形容目前的美國經濟「沉悶」。
上周五勞工部公布的就業報告,顯示4月只有11.5萬個新增職位,為半年以來的最低數字,加上最近歐債危機重燃,令市場再度憧憬儲局出招。哈齊斯表示,在上述不明朗因素下,儲局采取行動是一個較為保險的做法,亦為理事一個合理的選擇。
雖然達拉斯聯儲銀行總裁費希爾(Richard Fisher)承認,目前市場情緒異常不安,但他指即使股市下跌、失業率較預期差,儲局亦沒有理由需要采取進一步干預政策,現時最佳的應對方法,反而是不推QE3。
里士滿儲行總裁力加(Jeffrey Lacker)早前更指,失業問題是源于勞工市場脆弱,例如培訓不足等,但儲局刺激措施卻不能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
他續指,有評論敦促儲局,若失業率維持高企,便要即時出招,但假若相關問題是由基本因素造成,而非開支不足所導致,刺激措施便難以對失業問題帶來很大幫助,反而更會令通脹加劇。
其實力加的結構性言論,格羅斯上周亦有相似論調,惟他始終認為,就算儲局此刻不會出招,假如未來數月失業情況惡化,QE3仍為最終選擇;上月初他更坦言,若沒有QE,金融市場 及經濟將會衰退。
格羅斯及高盛一直深信QE3終會出臺,兩者近月亦已不時站出來重彈此調,但觀乎副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及紐約儲行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兩位巨頭的口吻,目前仍非加推QE3的合適時候;且看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本港時間今晚9時30分在芝加哥儲行會議的演說,會否釋出QE3的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