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4644w"></bdo>
  • <bdo id="4644w"></bdo>
  • <strike id="4644w"><acronym id="4644w"></acronym></strike>
    •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港股8月3日要聞解讀

    1、李嘉誠:香港有感情不撤資

    長和系近年在海外投資屢有“斬獲”,反觀香港及內地的收購卻愈見減少。本報統計集團過去6年的數據,發現香港業務占和黃(013)EBIT的比例,由2007年接近30%,逐步降至去年的19%,今年上半年更只占16%。對此,主席李嘉誠再次強調自己“對香港有感情”,絕對不會撤資;不過,鑒于香港建筑費急升,[注冊英國公司]遠高于世界許多地方,經營地產業務已變得艱難,若地價持續高昂,在港投資或會放慢。

    李嘉誠今年在其中期報告中表明:“集團將于香港以外市場繼續尋求優質投資機遇,不斷提高資產組合價值……。”事實上,長和系自2005年開始已多次在海外進行收購,包括電網及氣網等業務,期間又把香港及內地部分資產轉售,令市場感到集團在擴展海外業務的同時,在中港兩地的投資卻逐步放慢。

    李嘉誠表示,只要對股東及公司有利的收購便會做。“盡管歐美現時經濟不算太好,但集團旗下所有公司按照現時預測來計算,未來五年都是好的,每一個行業也會有所增長,但未來仍會繼續本港及各地的投資,相信兩年內,99%的生意會來自53個國家。”

    他坦言,在港投資要有多方面考慮,不希望予人感覺每個行業也涉及長和系:“我不希望別人認為百佳又是他的,屈臣氏又屬于他的,目前集團單是零售店鋪已有一萬間……,所以在世界不斷擴充。集團全球26萬名員工,香港則只有不足4萬人。”

    以往在土地拍賣市場踴躍競投的長實,今年上半年僅成功投得中環卑利街與市建局合作發展的項目,規模并不算大,總樓面面積僅17790平米,“收獲”并不豐厚,被質疑是否看淡后市,故在投地時“放軟手腳”。李嘉誠解釋:“最近兩幅大型地皮,我們都依足規矩投地,但最后可能是政府認為價錢不夠高,政府流標不關我們事,但兩幅大型地皮我們均有參與,更是100%依足規矩投地。”

    不過,他表示,香港建筑費直線上升,若計劃買地要作好預算,并透露目前一般樓宇的建筑費也要每呎3000元,豪宅更高達8000元,相信未來4年增幅更高達30%至40%,坦言從事地產業務變得艱難。“如香港地價太貴時,當然我們一定會慢些,但地產一定繼續做,亦不會縮小,但是會很艱難。”他說。

    他又強調自己是“愛國家、愛香港”,對投資香港的信心從沒有減少,未來仍會繼續投地,繼續賣樓。他更表示:“即使在海外投資可賺到100元,但在香港只能賺到90元,甚至80元,我也會選擇香港,因為香港始終是我家鄉。”[注冊BVI公司]他又表示,自己三分一財產也放在李嘉誠基金會,該會意義重大,而基金會至今差不多90%的支出都是在香港,未來仍然會維持。”

    受累物業銷售收入減少五成,長實(001)上半年若撇除和黃(013)貢獻及投資物業重估后,核心盈利下跌約9%,至75.72億元,勝市場預期。對于公司業績較預期為佳,惟中期派息卻仍維持在每股0.53元,主席李嘉誠表示,環球經濟仍嚴峻,“外面大風大雨,集團要做好準備,可以肯定的說,股息只會加不會減,即使明年長和股價下跌三分一也好,我也不會減派息。”

    截至今年6月底止,長實物業銷售收入按年下跌50%,至101.6億元,若攤占共同發展公司之物業銷售額則為155.21億元,仍倒退36%。長實解釋,主要是本港住宅物業價格保持平穩,而內地樓市則持續放緩,價格及銷量均較預期為低。

    評論:長和系在香港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經濟發展受到挫折,但只要這些地產大佬們能夠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優勢,加上內地的政策支持,困難總會過去,長實的盈利下降對股價的影響有限,而李嘉誠的表態,或許更能穩定投資者信心。

    2、德拉吉緩兵計 買債乏細節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上周揚言不惜一切力保歐元,令市場對救市有無限憧憬,豈料雷聲大、雨點小,只聲言準備好買債,但詳情欠奉,負存款利率及救市基金獲銀行牌照等措施更是希望幻滅。

    德拉吉在一片期待下,并未推出任何即時措施,只是采用緩兵之計,語帶保留地稱該行或很快采取公開市場操作,亦考慮采取更多非常規措施,未來數周將擬定計劃,以應對過別國家債息極高的問題。

    對于買債具體如何及何時實行,德拉吉同樣未有明言,只稱買債規模將“足夠”(adequate),但未清楚“有限”(limited)還是“無限”(unlimited)。至于該行獲優先債務償還地位的問題將會探討,又強調是否尋求救市基金幫助屬個別國家決定,各國更需符合條件后,該行才會買債。

    德拉吉又形容,今次買債將和以前的計劃十分不同,改為集中購買短債,亦呼吁各國盡快啟動救市基金,以容許基金進入債市;惟他同時指出買債聲明不是決定,只是方向指導,又特別指出德國央行反對買債的立場為眾所周知。

    [注冊開曼公司]至于買債計劃的關鍵細節,德拉吉亦是輕輕帶過,包括對沖銷問題不置可否;該行過往買債都會沖銷,透過收取存款回收歐元,以確保沒有注入額外流動性,若該行選擇不沖銷,情形將等同美國兩輪買債計劃,效果顯著增加。

    另外一個是歐洲穩定機制(ESM)參與問題。德拉吉稱央行的法律意見認為,ESM并不是合適的交易對手,換言之,市場希望救市基金及歐央行雙劍合璧,透過買債及以債券作抵押互相借貸,從而增加基金買債火力的愿望落空。

    除買債外,市場流傳的銀行存款利率減至負水平,亦被德拉吉斬釘截鐵拒絕,直言根本不在討論范圍內;至于央行委員本身亦提過的救市基金獲銀行牌照問題則同樣落空,稱不是央行可決定是否這樣做,該行同時維持利率于0.75厘不變。

    對于上周拋下一句“不惜一切力保歐元”,令市場期待急升,如今落空卻令市場大跌眼鏡,是否“講得太大”惹禍?德拉吉辯稱,該番言論并沒有暗示買債及其時機,但不認為言論被曲解,亦獲委員一致同意。

    美國聯儲局按兵不動,只將標準利率維持于零至0.25厘區間不變,超低息水平料直至2014年后期,令市場失望。惟美英財經報章卻有不同見解,指會議聲明中,已暗示或增加買債,最快下月出手。

    雖然會后聲明措詞未見太大改變,但語調明顯轉趨悲觀。儲局指上半年經濟活動“有些減速”,而非上次的“適度擴張”,更指過去幾個月就業增長“緩慢”(slow),而非上次聲明的“放緩”(has slowed)。

    儲局今次以“將密切關注經濟及金融市場 信息,若有需要將采取更多措施”,取代上次聲明的“已準備好在適當時采取進一步行動”,令市場認為下月將有招數。

    評論:市場對美聯儲推行寬松措施的預期并不高,但是對歐洲央行能有建樹是滿懷期待,結果沒有能令人滿意的。如此一來,沒有了寬松預期支撐,全球股市中的風險規避情緒短期將升溫。而另外一點,投資者對歐美央行的信任度也會再降一層,畢竟口若懸河的說辭是不能提振經濟的,市場需要的是腳踏實地。

    3、謠傳取消預售制 內房虛驚

    內地樓市銷售近月回暖,各房企股價卻反在中央或再度加緊調控的期望中飽受煎熬。昨日,一條有關“北京將試點取消預售制度”的傳言重創中港兩地內房股。傍晚時分,有內地媒體從北京住建部獲得澄清,證實有關消息純系謠言。

    所謂預售房制度,等同于香港的賣樓花。簡單而言,預售就是開發商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買家,由買家提前支付定金或部分房款。內地政府如果禁止商品房預售,即斷絕了開發商在相應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一個資金來源。引致這場“無妄之災”的謠言源頭尚未能確定,但微博及眾多媒體均翻炒7月23日中國社科院在京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年中報告》,其中曾建議政府“在目前開發商商品房庫存量較大的條件下,適時取消期房預售制度,利于控制開發商資金、促其快建。”

    然而,地產界普遍認為,該政策若要此時急推,后果不堪設想。本報記者昨日向恒大(3333)、龍湖(0960)及華潤置地(1109)查詢,各發言人均表示從未聽聞預售將被取消的風聲,此傳聞完全缺乏預兆。上海世茂股份首席財務官陳汝俠則認為,在中央政府換屆之際,預售被取消的機會微乎其微。“何ㄕ府經適房、保障房都沒準備好,各開發商如果斷了這部分資金,中長期的樓市供給馬上會陷入泥潭,到時候整個中國經濟都將瀕臨崩潰。”

    評論:其實從目前國內的房地產調控來看,之前的措施已經沒有太大的效果了,而且政府嚴厲的措辭之后,并沒有太多的實際行動,反倒激發起投機者的購買欲,或許,出臺更為嚴苛的調控也未嘗不可,只是需要以保證經濟增長為前提。

    4、“水荒”未解 短期料降準

    人民銀行昨日進行500億元(人民幣,下同)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在3.35厘。由于本周逆回購量遠低于到期逆回購量,資金面整體趨緊,市場對人行短期內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稱“降準”)的預期不變。

    分析指,本周人行在公開市場展開共580億元逆回購操作,但本周有1,450億逆回購到期和到期央票10億元,對沖之后本周實現凈回籠860億元。本周人行在市場凈回籠了860億元資金,因此,市場對人行本月降準的預期未變。

    國家統計局將于下周公布7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分析指,下周可能迎來降準時機。

    分析指出,本周凈回籠資金860億元,而上周則是凈投放了460億元,資金面處于緊平衡狀態,因此,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基本維持平穩。隔夜利率在連升7日后昨日小幅回落,但7天期利率則小幅上升至3.4992厘。

    分析認為,近期央行連續通過滾動逆回購操作替代下調法定準備金率,雖然保證了資金面的基本穩定,但未能有效增加銀行可用資金,一旦縮小逆回購操作規模,資金就會趨緊,造成利率反彈。在中央強調穩增長和支持實體經濟的前提下,人行仍需要適時降準。

    人行已連續6周在市場開展逆回購,逆回購金額累計達到6,760億元。

    在內地股市連創三年半新低后,中國證監會(“中證監”)出手穩股市。繼周二深夜回應有關股市連創新低問題,指股市存在恐慌性因素,呼吁投資者不要盲目跟風后,中證監官員昨再表示,正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研究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

    此外,中證監宣布,下月起再次大幅下調證券、期貨市場的相關收費標準。

    中證監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昨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有關減印花稅問題時表示,印花稅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管,中證監會積極協調推動這項工作。

    評論:消費增長緩慢,投資需求低迷,出口和經濟增長狀態極為不振,金融市場的表現亦難樂觀。內地政府亦不愿再見到滿市場的悲觀,但是連續出臺多方面的刺激措施之后,對于投資者的信心提振效果還是有限,或許市場在等待更大的寬松。

    5、嘉里增持 雨潤大翻身

    丑股再次上演翻身好戲,“糖王”郭鶴年旗下的嘉里集團突然增持雨潤(1068),帶動雨潤昨日勁升19.26%。同樣飽受負面新聞煎熬的霸王(1338)及國美(0493),本周股價亦大升,市場人士認為,霸王及國美缺乏消息支撐,基本因素亦沒有改變,散戶若跟大戶炒作,要“識得走”。

    據聯交所披露,嘉里集團上月25日增持雨潤32.46萬股,持股比例增至5%,但沒有披露每股作價。雨潤昨日因此大升近兩成。嘉里集團旗下經營食物油加工設施,亦有“金龍魚”等幾個內地食用油品牌。另外,嘉里又經營航運及物流業務,市場憧憬雙方會有合作。

    不過,有中資行分析員認為,嘉里增持主要是投資,未必能讓雨潤有業務上的改善,ㄇ壹衛鋝皇且淮喂買入5%股權,相信只是趁價殘增持以“溝貨”。該分析員又指,雨潤股價上升不純粹因為嘉里入股,該股上周的沽空率曾高達25%,不排除有大戶沽空賺了錢,所以平倉。

    除雨潤外,霸王及國美本周亦離奇大升,而且并無并購或入股消息。

    有基金分析員稱,兩者都剛發盈警,最近亦無任何國策支持,可能是大戶夾高股價,當有散戶跟蹤買入便順勢沽貨。這類丑股只會“愈彈愈散”,散戶跟風炒作隨時淪為犧牲品。

    評論:資金的游動給每個股票都能帶來機會,雖然有些問題重重,而有些又前景難辨,但只要能夠出現亮點,必然也會吸引到資金介入,只是在風險上需要謹防。

    6、誤傳買國米 中鐵建無辜跌4%

    意大利媒體昨日指中國鐵建(1186)母公司中鐵建集團將花逾7億元收購意大利著名球會國際米蘭15%股權,市場擔心中鐵建不務正業,昨日股價急挫近4%。不過,意國傳媒報道卻原來是無中生有,中鐵建董事會秘書余興喜接受本報查詢時澄清,中鐵建只是承包國米新球場的工程,并無任何收購。集團晚上亦于上交所公告,強調集團及下屬公司沒參與收購一事。

    中鐵建通告稱,針對媒體指集團母公司已同意購入意甲球隊國際米蘭15%股份一事,國米官網上提到來自中國的投資財團,并不包括中鐵建和下屬任何公司,公司亦沒商討過收購國米股權事宜。而公司下屬的中鐵建十五局,只是與國米磋商其新建足球場館的設計施工總承包工程。

    然而,誤傳入主國米已令中鐵建昨日股價插水3.9%至6.67元,公司董秘余興喜更苦笑向本報回應今次無妄之災:“電話一整天未停過響,就為此事解釋”。

    大華繼顯分析員布家杰也認為市場昨天過度反應,中鐵建走去收購球隊,實在不大可能。

    導致中鐵建無辜受累,源于昨日包括彭博等多間海外及內地媒體稱,中鐵建已同意購入國米15%股份,以國米估值為5億歐元(折合約47.9億港元)計算,今次收購將花逾7.2億。意大利當地的《米蘭體育報》更指,今年5月時,班主莫拉堤便曾到訪中國,與中鐵建董事長孟鳳朝會面;而意大利《晚郵報》等早前也曾稱,國米班主莫拉蒂數月來一直尋求引入投資者改善球會財政。

    但其實國米官網只說有來自中國的財團(a group of Chinese investors)成為國米第二大股東,并未透露具體身分。國米官網同時確認中鐵建十五局將負責與建于2017年完工的新球場工程。

    此外,國米官網稱,為確保新股東與球會管理層有更緊密聯系,將于10月起加入三名新董事局成員。其中一名叫“Kenneth Huang”的,正是兩年前曾打算入股英超勁旅利物浦,現為美國NBA火箭隊合伙人的美籍華裔富豪黃健華。

    評論:消息最終是真是假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不過從目前的市場來看,負面消息的影響力已經明顯的大過于利好,一有風吹草動便顯露倉惶,不過亦表明曙光或許就在不遠。

    7、未來難樂觀 珠寶業受壓

    受惠6月訪港旅客人數急增,就業市場仍然良好,使本地消費需求強勁,6月本港零售額按年增長11%,較市場預期為佳;銷貨量按年升8.5%,但市場人士認為,本港零售業只屬乍暖還寒,未來數月零售業將不會有轉機,其中珠寶業仍會受壓。珠寶業人士表示,生意最快將于第四季才會好轉。

    市場人士留意支撐本地零售業、占整體零售額市場兩成的珠寶行業表現;6月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類別的零售額增速輕微回升,按年增長3.1%,而5月按年增長2.9%,但其零售額按月錄得3.8%的跌幅。

    周生生(116)營運總監劉克斌表示,5月同店銷售增長為雙位數字,踏入6月及7月增長均錄得單位數字的增長,第二季較市場預期差,主要是去年同期的基數較高,而且內地旅客消費意欲轉弱。他指出,7月內地客對高價珠寶產品持觀望態度,但消費人次及銷售量仍可保持,若內地經濟不轉差,預計第四季生意將好轉。

    另外,瑞銀報告指出,今年珠寶業仍將受壓,7月及8月未見有轉好的跡象,就以中環皇后大道珠寶首飾集中地來看,中午時段店鋪人流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

    上半年本港零售額按年增長13.1%,而銷貨量按年增長9%。按零售商類別計,上半年零售額升幅最大是耐用消費品,按年增長27.7%;超級市場、衣物及鞋類、珠寶首飾及鐘表,分別按年增長12.6%、11.5%及11.8%。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早前警告,現在市況還未見底,放慢只是剛剛開始。

    評論:隨著經濟的增長持續放緩,消費者的支出能力在下降,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費欲望開始走向低落,珠寶行業的發展依托經濟走勢,短期內樂觀或許難見,不過長期來看,依然可待。而隨著暑期的到來,香港7、8月的零售銷售增長狀態或許也不會太差。

    8、中石化母企擬分拆石油工程業上市

    中石化(386)母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近日積極重組旗下資產,計劃把資產分別上市。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該集團繼打算把潤滑油業務和非油品業務在專業化重組后分別上市外,近日已啟動其石油工程板塊的專業化重組工作,計劃今年基本完成人員、資產、債權債務劃轉和下屬公司組建工作,并力爭于2014至2015年發行H股上市。

    報道指出,中石化打算把旗下的石油工程業務從旗下油田企業整體剝離,而剝離后的資產,將組建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其中包括附屬的8個地區石油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地面工程建設和石油機械三個專業化公司。若連同附屬公司在內,石油工程公司的注冊資本將達到40億元人民幣。

    另外,報道也指出,除石油工程板塊外,中石化集團旗下其他板塊的專業化重組亦在進行中,如中石化集團也宣布成立煉化工程公司,市場也同樣相信未來將計劃發行H股來港上市。

    事實上,早前有內地報章指出,中石化旗下的潤滑油業務長城公司及旗下非油業務石化易捷,也正在進行重組,為其來港上市鋪路。據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止,非油業務石化易捷收入便達82.6億元人民幣,而在中石化3萬多家加油站中,已開設了逾1.9萬家易捷便利店。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清徐县| 承德县| 黄山市| 平和县| 剑阁县| 彭泽县| 苗栗县| 临漳县| 加查县| 缙云县| 常德市| 永和县| 翁牛特旗| 行唐县| 禄劝| 工布江达县| 曲沃县| 郑州市| 孟村| 新闻| 财经| 黄骅市| 宁晋县| 六安市| 万州区| 界首市| 建昌县| 柳林县| 青神县| 泾源县| 米脂县| 福鼎市| 奎屯市| 开远市| 宜良县| 古蔺县| 大竹县| 鹤山市| 静宁县|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