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證監興訟挑戰國家機密 申判令安永交出標準水務上市文件
證監會誓向“不能說的國家機密”窮追猛打,繼上周出紅牌飭令中國高精密(0591)停牌后,昨日再就一家曾謀求上市但最終沒有成事的公司標準水務,向其核數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展開法律程序,追討安永在為“標準水務”核數期間,[注冊美國公司]聲稱“礙于中國法律的限制”而拒絕交出的文件。
據了解,證監會在標準水務已撤銷上市申請后仍不罷休,因證監會認為,安永代表標準水務向港交所及證監會提交文件,若有虛假或誤導,仍有法律責任。事緣標準水務于09年11月向港交所申請上市,翌年3月安永通知港交所,因發現標準水務提供文件內容前后矛盾,故辭任該公司的申報會計師及核數師。標準水務隨后撤回其上市申請。
盡管標準水務打退堂鼓,事件卻沒有就此打住。原來證監會曾向安永發出正式通告,要求安永交出有關標準水務審計工作底稿及相關會計文件,但安永聲稱沒持有該等紀錄,并指受委聘工作由其內地合營伙伴安永華明執行,相關紀錄由安永華明在內地持有。安永其后就沒有遵從證監會要求一事解釋,聲稱礙于中國法律限制,無法交出有關文件。證監會遂透過常設互助安排,尋求內地相關部門協助,但安永華明最終亦沒有按內地相關部門要求交出有關紀錄。
證監指任何申請在港上市的私人公司的會計及審計工作底稿,必須可直接交予證監會,或根據常設合作安排經內地相關部門交出,這安排尤其適用于證監會懷疑失當行為進行調查。安永身為前申報會計師而安永華明作為其前代理人,沒有應證監會要求向內地相關部門交出該等紀錄,“事態極之嚴重”。
故此,證監會就此案首度祭出[注冊英國公司]《證券及期貨條例》第185條,該條文賦權原訟法庭,查訊安永不遵從證監會要求交出該等紀錄的權力。如法庭信納安永是在沒有合理辯解下不遵從證監會要求,便可命令安永遵從交出有關文件。證監會啟動此法律程序前,曾諮詢內地相關部門的意見。證監會將繼續就這事宜與內地相關部門緊密合作。
自言業務涉國家秘密而拒向核數師披露資料的中國高精密,8月初獲準復牌,令市場嘩然,“國家機密”儼然“免死金牌”。不過,證監會上周行使《證券條例》第8條的權力,飭令高精密停牌,令容許高精密復牌的港交所(0388),以及力撐復牌決定的行政總裁李小加及其他高層非常尷尬。
評論:以國家秘密作為借口不對市場公開相關信息,對于投資者而言是不公平的,既然要上市或者已經上市,就應該讓投資者也能充分的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證監會的窮追猛打,是秉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對港股市場的機制進一步完善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海外需求殷 A股ETF仍有溢價
A股失守“鉆石底”,香港掛牌的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亦見回落。成交活躍的X安碩A50中國基金(02823)較資產凈值(NAV)溢價2%,反映海外投資者仍比內地股民樂觀。
反觀兩只實物A股ETF華夏滬深300指數ETF(83188)及昨首日掛牌的易方達中證100 A股指數ETF(83100),兩者現價較NAV溢價分別只有0.11%及0.23%。由于A股未全面開放,ETF成為海外投資者買賣A股的替代品,盡管A股屢次探底,海外股民亦愿以溢價買入,反映對A股前景并未太灰心。
X安碩A50中國基金昨跌1.8%,收報9.17元,創3年6個月新低,每基金單位較資產凈值溢價約2%,成交額達9.9億元。
易方達ETF昨日正式掛牌,開市為全日高位22.35元人民幣,收報21.4元人民幣,全日僅錄得56宗,成交金額1,480萬元人民幣。華夏ETF昨收報22.4元人民幣,跌2.2%,跌幅大于其追蹤的滬深300指數,昨日收報2228.20點,跌2.1%,成交額萎縮至1,898萬元人民幣,與上市初期逾億元相距甚遠。
評論:其實當前內地的經濟形勢或許并沒有市場所想象中的那么悲觀,A股之所以表現疲軟,和經濟當然是密不可分,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投資者信心無法充分提升。但是隨著惡劣環境的加劇,曙光必然也不會太遠,A股ETF在香港的受捧,亦表明多頭力量正在逐步增強。
3、交銀掟貨疑云 耀才急挫兩成
向來高調的耀才證券(1428)近日不斷擴張,但面臨與長期支持者交銀國際“分手”命運。昨日耀才被“掟貨”,股價大瀉兩成,成交股數急增至8305萬股,為平時的逾百倍。市場消息指掟貨者是自上巿以至供股皆全力支持耀才的交銀國際。消息稱雙方對公司未來發展有分歧,因此交銀決定一拍兩散,沽售離場。
耀才行政總裁陳啟峰指不知悉事件,交銀國際于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根據聯交所資料,交通銀行(3328)旗下的海外投行業務旗艦交銀國際,持有耀才7.32%的股權合共7500萬股。昨日耀才一開市即大跌,10時左右更有大手成交逾1400多萬股。其后股價雖曾企穩但臨收市仍要大跌,最終收市報報0.45元,跌19.64%。昨日耀才的總成交股數,已超過交銀持股量,未知交銀是否在昨日已全數出貨。
有消息人士指出,大手掟貨者為除了主席葉茂林以外的最大股東交銀國際。有指耀才最近頻頻擴張,但交銀不贊同有關發展方向,向管理層反映,“不過管理層不給面子,交銀一怒之下決定掟貨,公司則有酌量回購股份。”昨日亦可見耀才有大量買盤,交銀國際則在早上掛出賣盤。耀才于2010年8月上市,根據當時招股文件,交銀國際是早一年以策略投資者身分入股,購入5000萬股。雖然耀才招股價為1.6元,但交銀當時入股價不過0.23元。耀才上市后股價一直滑落,昨日大跌兩成后僅0.45元。不過,即便耀才現價較招股價潛水逾85%,但交銀若果真在昨日全數出貨,以最后收市價計,仍賺近倍達1100萬元。[注冊BVI公司]
耀才早前曾以以每股0.55元供股,交銀包銷2500萬股,這批股份若以昨日“掟貨價”計算,則蝕約250萬元。
耀才主席葉茂林除了經營證券行,“副業”亦一樣搞得有聲有色。最為人問津的莫過于其經營的三間夜店,每年收入約4000萬,最近更有傳葉會將其上巿。另外葉茂林亦有作物業投資,于買賣鋪位尤其有眼光,每次傳出他出售物業的消息幾乎只賺不蝕。
評論:受不利因素影響,投資者對股市的擔憂情緒較重,避險需求逐日攀升,對券商而言,生意自然艱難,在這個時期加大擴張,或許會耗費過多的成本,有損公司后期發展。交銀的擬退,料給公司股價帶來不小沖擊。
4、企業盈利差A股H股齊插水 國指滬深300成分股近半盈利倒退
國家統計局公布,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66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5.4%,跌幅創今年以來新高。經濟持續不見起色,中央救市措施又遲遲未見影,不單令內地上證指數下跌1.7%,破2100點的重要關口位,創3年多新低,更拖累國指挫1.35%,恒生指數亦跌0.41%,收報19,798.67點。
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見全年最大跌幅。溫家寶總理日前赴廣東考察出口企業,野村證券報告認為,這暗示出口表現可能依然疲弱,甚至會在8月惡化。此外,《中國日報》(英文)日前報道,國務院下令調查“三角債”問題,而匯豐8月PMI初值亦創下9個月新低,因此市場愈來愈不敢期望第三季內地經濟止跌回穩。繼美銀美林早前將中國今明兩年的GDP預測分別下調至僅7.7%和7.6%后,匯豐昨日報告也調整中國經濟預期,將今年GDP增長預測從8.4%降至8%,明年則由8.8%降至8.5%,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報告中指出,下調預測是因為出口情況惡化。
評論:因全球經濟形勢都不樂觀,內地經濟更是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因素而表現的十分疲軟,造成不少企業上半年的經營狀況慘淡,而投資者亦不愿以身犯險,退局觀望成為市場主流,不過隨著內地經濟刺激政策的推行,下半年的狀況或將有明顯好轉。
5、中石化:倘購母資產 或需融資
中石化集團近年積極著手重組,中石化(00386)何時獲母公司注資為市場關注。董事長傅成玉表示,母公司正整合評估資產,亦望盡快注入,屆時或需融資,但不影響負債水平。
該公司今年上半年負債比率有所上升,傅成玉亦承認,若收購母公司資產,目前的營運資金將不足以支持,需要進行融資。但他稱,會考慮穩健低成本融資方式,屆時資產并入公司,亦不會增加債務負擔。他并強調,公司目前負債率仍控制在60%以下,屬健康水平。
資產較便宜,但公司并不是只關注價格,大前提是要考慮資產能否提升股東回報以及資產質素。部分國家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為避免海外業務承受的風險,將會通過與國際伙伴合作,降低風險。
評論:中石化收購母公司資產一旦能夠落實,對于公司整體實力的增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更加能提振股價繼續上行。當然,落實之后的融資需求亦是難免的。
6、比亞迪倒退94% 兼發盈警
股東包括“股神”巴菲特的比亞迪(01211),未能幸免于經濟不景及競爭激烈等不利因素,上半年純利大幅倒退94.1%至1,627萬元(人民幣,下同),遜于市場預期。公司又指,第三季營商環境仍不利,發“盈警”預計首3季盈利大跌75%至95%。
比亞迪上半年收入大致持平于214億元,但銷售成本上升,令期內毛利減少近3.5億元,毛利率按年減1.6個百分點至12.14%,成盈利下降主因。公司指,市場競爭激烈,二次充電池及手機組裝毛利率期內受壓。
展望第三季,比亞迪雖指汽車市場受惠季節性因素而有所恢復,但整體需求仍疲弱,競爭激烈,令業務僅可與去年相約,而手機組裝業務則會按年下跌。公司預計,今年首9個月利潤會由去年3.5億元,下降到1,764萬至8,818萬元。
一度被視為公司招牌的電動車業務,比亞迪未有預計下半年銷情,惟指與戴勒姆合資研發的電動汽車,預計明年上市發售。
截至6月底,比亞迪共200架電動巴士及300架電動的士于深圳營運,前者亦獲荷蘭地方政府認購,將于年底前付運6臺巴士。
汽車業務外,手機部件收入年跌11%至84.6億元,毛利率按年跌1.8個百分點。而二次電池及新能源業務收入,按年跌8.8%至22.11億元,更錄得逾億元分部虧損。
比亞迪08年獲巴菲特入股,成本價每股8元,以2.25億股H股計,比亞迪現價13.36元,他帳面仍賺12億元,但比起09年10月股價高峰時高見88.4元,則相距甚遠。
評論: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受到了不少的阻礙,比亞迪的市場推廣雖然從未間斷,但是消費者需求的疲軟還是給公司造成明顯影響。短期股價料將繼續受壓,投資者還是應當謹慎。
7、管理層全面看好大行憂愁 煤企三雄恐樂極生悲
受累需求減少及進口煤涌入雙重夾擊,內地煤價今年來輾轉下滑,導致煤企上半年利潤大減。盡管神華(1088)、中煤(1898)及兗煤(1171)三大煤企不約而同唱好下半年煤價,券商卻認為最壞的時刻尚未來臨,煤企下半年盈利恐較上半年更差。
神華副總裁王金力表示,隨著國內外經濟逐步回穩,煤炭庫存下降,加上行業并購政策實施,煤價將穩步回升,而且小煤礦整合后有利煤炭市場變得更合理,給予煤價回升的空間。兗煤董事兼財務總監吳玉祥亦看好煤價走勢,指內地部份省份限產保價,下半年水電供電量又減少,煤價將止跌回穩,第四季更會小幅上升。
有中資分析員坦言,雖然8月份煤炭庫存回落,且9至10月是電廠儲煤的高峰期,再加上大秦鐵路檢修,在需求上升及供應減少的聯合效應下,秦皇島5500卡動力煤價有機會在9月底反彈20至30元人民幣,但升勢能否持續至年底,便要視乎宏觀經濟情況,惟目前市場對煤炭市場相當悲觀,電廠接受在儲煤旺季的煤價加幅不會很大。
該分析員又指,煤企上半年業績仍得益于首季較高的煤價,且沒有反映動力煤價在6月尾至7月頭跌得最厲害的時段,因此除非煤價下半年有明顯反彈,否則煤企下半年業績很大可能較上半年更差。花旗同意,由于5500卡煤價在6至7月大跌,故煤價低迷的風險將在神華第三季業績反映。
野村認為,宏觀經濟不明朗因素持續,內地煤價要短期大升幾乎不可能,第三季的煤炭需求料由電廠及港口的多余庫存所滿足,再者國際煤炭市場又持續供應過剩,符合該行看淡煤股的看法。
兗煤澳洲上半年煤價大跌35.5%,導致期內兗煤的煤炭業務毛利率大降19.81個百分點至29.5%,吳玉祥承認,倘煤價在下半年止跌回穩,毛利率才有機會改善。摩根大通指,撇除非核心盈利貢獻,兗煤上半年經常性盈利較該行預期為低,遂將今年兩年盈利預測調低18%及12%,目標價降7.7%至12元。美銀美林亦調低兗煤目標價7%至13.3元。截至8月22日止一周,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價為626元人民幣,連續四周不變。吳王祥透露,動力煤價已由低位反彈10元人民幣。
評論:下半年,煤炭價格繼續下跌的可能性很小,但經濟的恢復較緩慢,需求上升的速度還是有限,煤炭股后期的表現仍然會有一定壓力,投資者還需多留意。
8、創益一周內兩高層跳船
創益太陽能(2468)不足一周內有兩名高級管理層“跳船”。繼上周三陳永忠辭任首席財務官一職后,創益昨公布,陳逸翔因需要更多時間處理其業務,已于上周二起辭任執行董事及執行副總裁職務。
有基金經理笑言,創益兩個月前自揭財務紀錄有問題時,高層便應及早“跳船”,如今差不多公布全年業績(創益年結在6月底)時才“跳”,實在為時已晚,而且更會增加市場對創益財政有問題的疑慮。
陳逸翔于06年8月加入創益,同年11月獲委任為執董,負責公司整體運營,前年9月公布簽訂三年服務合同;截至去年12月底,他持有1500萬創益股份,持股量0.98%。連同3月離任的前聯席執行總裁李黑虎,創益今年以來已有三名高級管理層相繼離開。
創益強調,陳逸翔與董事會成員概無任何意見分歧,但高層相繼辭任,難免會令公司形象大打折扣,即使最后公司調查財務紀錄沒有問題,復牌后股價恐難逃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