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聯儲明凌晨議息有結果 QE3呼聲高
聯儲局昨晚展開一連兩天的議息會議,市場人士相信,局方在香港時間明天凌晨零時三十分正式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措施(QE3),同時把超低息承諾由2014年年底延長至2015年。
主席伯南克明天凌晨2時15分將召開記者會。接受彭博訪問的經濟師中,近三分二人預期局方將正式宣布推出QE3,以刺激經濟增長,加速就業市場復蘇。[注冊英國公司]
曾任三藩市聯儲銀行經濟師的薩金(Nick Sargen)指出,聯儲局顯然希望做更多;一方面,經濟活動了無生氣,另一方面,局方一直表示任由失業率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實在有欠道義。
大部分經濟師預測,聯儲局在新一輪QE中將買入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
預期局方購入固定數額資產的受訪者估計,國債及按揭債務的買債規模分別為3000億及4000億美元。估計局方買債計劃將不定金額的經濟師則預測,聯儲局將每月分別購有300億美元政府債務及350億美元住房債務;一年后將把資產負債表規模擴大7800億美元。
不過,也有經濟師預期,為鞏固FOMC對買債計劃的內部共識,并讓公眾作好準備,聯儲局或不在是次會議中宣布。
評論:全球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美聯儲的議息會議,結果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投資者對后市的判斷,雖然,市場預期此次會議將會給出更多的寬松信號,或者說,落實QE3等寬松措施推出時間表,但投資者還是不能太過于樂觀,畢竟美聯儲的嘴上功夫實在不俗。
2、標普報告:內銀信貸風險升溫
內地經濟增速放緩,評級機構標普昨日發布有關中國50大商業銀行的報告指出經營環境漸趨嚴峻,中國銀行業的抗逆能力于未來3至5年備受考驗。
標普于報告中指出,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由過去5年平均9%至10%,放緩至今年上半年的7.8%,關注在拖欠率趨升,以及凈息差收窄的情況下,內地銀行信貸風險將會升溫。
標普金融機構評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曾怡景昨日在電話會議中指出,由于內地經濟放緩,內地銀行資產質素可能轉差,將會令到不良貸款余額及比率「雙降」的情況結束,甚至出現反彈回升。當中,主要風險來自房地產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
他又預計,未來數年,內銀信貸方面的損失可能會上升,加上利率市場化的開展,令銀行在管理信貸方面變得艱難,大型銀行的盈利尤其受壓。
[注冊BVI公司]評論:內地經濟增長現狀不佳,銀行的信貸增長一直都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樓市調控政策以及投資者信心的缺失仍是主因。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內地的樓市緊縮不會有大幅度的放松,經濟刺激政策的推行雖能提振銀行的信貸活躍度,但力度上必然有限。
3、內房單月千億搶地 反映看好后市
內地樓市復蘇,久違了的搶地潮又再出現。國家統計局上周公布的數字顯示,8月全國土地成交總額達到964億元,創下今年新高。更矚目的,是萬科、保利、華潤置地(1109)等大型龍頭企業近期頻繁斥巨資搶地。僅在最近兩個月,部分內房商的購地規模,已經超過上半年整體水平。
就在昨天,上海徐涇鎮住宅地塊拍賣現場,13家企業在現場掀起近百輪競價、場面熾熱,令主持人多次提醒企業要注意風險、理性競價。地皮最終由上海招商置業以8.86億元獲得,折合樓面地價每平方米1.23萬元(人民幣.下同),較底價高出75%。
近月搶地之熱,與上半年之冷形成鮮明對比,轉捩點自6月內地減息開始,減息后樓市氣氛迅速回暖,銷售加快,故此要加快買「面粉」以制作更多「面包」。瑞穗證券(亞洲)地產分析員金增祥認為,內地樓市成交量回穩,令開發商對下半年的銷售回款更有信心,買地心態趨向積極。「今年前8個月,全國土地成交額按年減少了16.2%。隨市場好轉,加上去年基數呈逐步下行,未來數月的跌幅會持續縮窄。」
評論:內地樓市的復蘇短期來看似乎正在持續,但政府對樓市的調控力度短期并不會減弱,搶地熱潮的出現或許對于不少的內房企來說是個機會,但是作為投資者而言還是需要謹慎,畢竟迫于政策的壓力,投資者對國內的房地產市場還是有較大的擔心。
4、吉林深圳等地紛出招救市 溫總出8招挺出口
隨著8月數據公布,內地經濟于第三季見底可能性愈來愈渺茫,政府出招救市愈來愈迫切。總理溫家寶繼前日強調國家有足夠財力之后,昨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推出「促外貿八招」,實行「先出口再出手」。反而同日吉林省宣布11項刺激經濟政策,具體表明以補貼支持當地企業一汽集團,力求自保。
吉林省昨日宣布的11項措施當中,明確表示當地農牧生產企業于今年內購買一汽集團自主品牌惠農補貼目錄的汽車產品,可按售價10%獲得政府補貼,一架車最高補貼額3萬元(人民幣.下同),同時支持重點醫企發展技術項目,每個項目可獲50萬元資助,又將中小企業專項貸款的貼息資金從4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以降低工業企業貸款成本等。
另外,深圳市昨日也公布公積金貸款新政,從本月28日起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從80萬元提高到90萬元,買樓首期最低兩成,非當地戶籍職工也可申請,料新政可將當地銀行沒動用的4000億元住房按揭貸款其中一成,即400億元轉化成公積金貸款流動到市場。
評論:政府出臺的多項經濟措施對于內地經濟而言并不能起到充分的促進作用,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是十分的有限,這也是各個地方之所以不斷的尋求各種方式自保的原因,更造成股市的不溫不火,投資者的信心難以有效提升。
5、三大券商齊降中國GDP預測 短期料難有大動作
內地近期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均反映經濟仍未有見底跡象,多家大行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及巴萊克,紛紛下調對內地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
三大行預計,短期內難有大動作,故料今年第三及第四季內地經濟,將繼續向下尋底,至明年才有望開始回穩趨勢。
高盛預計,中央最快將于第四季才減息,但該決定仍將受限于目前開始回暖的通脹趨勢。而大摩則更取消早前對中央在年底前降息的預測。巴萊克則認為,出口疲弱日益拖累內地就業及消費等行業,將促使中央在貨幣寬松政策外,采取相應的財政刺激政策,以穩定各行業的增長,包括增加出口退稅及消費補貼。
歐美經濟未明朗,內地對外出口持續疲弱,加上中央自6月兩次減息以來,遲遲未有進一步動作,8月多項經濟數據包括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及進出口表現,均差于市場預期,當中進口更由升轉跌。中央近期加快基建項目審批速度,市場期望將能帶動內部投資,以至整體經濟增長。
不過,高盛則認為,內地加快基建項目的審批速度,對短期內的經濟刺激效應較溫和,難以帶動整體經濟在今年內復蘇。高盛并對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至7.6%。而大摩及巴萊克則將今年內地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7.5%,剛好達致中央年初所定下的目標。
對于明年的內地經濟展望,高盛及大摩均較為樂觀,預計由明年初開始,有望隨企業投資及出口回穩帶動,而開始回穩趨勢,兩大行分別預計明年全年經濟將增長8%及7.9%。但巴萊克則將對明年的內地經濟預測,大幅下調0.8個百分點至7.6%。[注冊開曼公司]
近期內地樓市價格及成交量均有回暖跡象,但高盛預計,中短期內樓市仍將偏弱,主要由于調控持續;加上市場庫存仍偏高,估計發展商去庫存行為將需延續至明年。
該行預計,未來數月企業拓展及投資仍將趨謹慎,因部分上游企業包括資源企業的負債水平仍偏高,但盈利則見倒退。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昨天出席一個論壇時亦指出,經濟全面復蘇仍需時以待,目前企業訂單以短期訂單為主,庫存量則偏低,企業對市場前景信心仍脆弱。
評論: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確實不很樂觀,但是在政府不斷的推行各種刺激政策的提振下,改善仍然會持續進行。三大券商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無疑對市場而言會形成一定的壓力,亦會熬成投資者信心的流失。
6、內地電訊商打校園戰 聯通劈價搶客
內地電訊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打至校園。麥格理報告指出,8、9月份,中聯通(0762)在3家電訊商中最為進取,面向所有新、老學生全面搶客,推出月費計劃六六折即每月24元,預計有助提升公司第三季度的新增用戶,但會對盈利造成壓力。
8、9月份為電訊市場高峰期,麥格理近期走訪上海高校以檢視各運營商的宣傳情ǎ該行說,8、9月份是學生暑期結束返校高峰期,3運營商因此競爭激烈,除全部推出免費SIM卡外,亦在月費計劃割價搶客,中聯通以六六折最為進取,中電信(0728)和中移動(0941)則分別推出七四折和八八折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