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隔夜美股及內地A股市場的反彈,港股在經歷了連續兩個交易日的回落后,4日高開高走,恒生指數漲幅達1.6%,報20468.67點;當日成交量顯著萎縮,僅成交484億港元,這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后續反彈動力有限。H股表現弱于大市,[注冊離岸公司]國企指數僅上漲1.39%。
近期港股市場出現了一個較為罕見的現象,即港元與港股走勢顯著背離,港元走強顯示國際資金流入香港市場,但并未支撐港股擺脫困境,恒指反而逐級下挫。在此過程中,銀行H股成為拖累港股大盤的主要利空因素,截至目前,銀行H股相對A股已出現全線折價的格局。
能源股觸底反彈
從盤面上看,能源與原材料類個股成為4日港股大盤領漲主力,恒生能源業指數反彈幅度高達2.38%,而原材料指數也上漲1.76%。其中,中國神華與中煤能源兩只藍籌股大幅揚升5%以上。
資源股的反彈主要與三方面因素有關:首先,該類股份前期超跌嚴重,有較強的反彈要求。能源業及原材料業指數年內累計跌幅均超過25%,而神華與中煤更是累計下跌43%和53%。該板塊股價的走低與機構的減持有直接關系,港交所數據顯示,摩根大通于6月27日,減持1044萬股神華H股,所申報的場內及場外平均價分別為20.21港元及25.52港元,持股比例由12.06%降至11.76%;同日減持1716萬股兗煤H股,平均價5.62港元,持股由7.53%降至6.65%。
其次,在經歷了持續下挫后,海外大行對該類股份的看法有所轉變。摩根大通認為,煤炭股現價估值已接近2008-2009年低位,具備吸引力。巴克萊資本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目前煤價每噸約585元人民幣,較金融危機時僅高約6%,而神華業務量較2008年時增長逾1倍,資產負債表亦在改善,認為股價在20港元以下已十分合理,給予[注冊香港公司]“增持”評級。
此外,國際油價的強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資源股的走強,盡管美元指數持續攀升,但由于受到需求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紐約油價已突破每桶100美元,激發了資源股的反彈動能。
銀行H股全線折價
近一個月以來,港股市場可謂是風雨飄搖,恒指在突破23000點大關之后一落千丈,最高跌幅超過15%。在這個過程中,國企股尤其是銀行類H股成為拖累港股的主要動能,以工商銀行為例,期間最大跌幅接近19%。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疑似匯金”的大型資金為工行A股護盤的同時,不少投資者融券做空工行A股,而其股價的下跌則宣告散戶首戰告捷。如果覺得上述結果令人費解,那么,看看銀行H股市場的表現也許能夠找到答案。由于銀行H股遭受海外機構投資者集中拋售,目前其股價已經相對A股全線折價。從AH比價的角度看,目前比價最低的銀行股為農業銀行,比值是1.02;而比價最高的則是民生銀行,比值高達1.46.
由于今年以來內地與香港市場聯動性逐漸增強,在銀行H股全線折價的背景下,其持續下挫必然對相應A股產生較大的拖累作用。就后市而言,盡管當前該類股份估值已經具備較強吸引力,但考慮到內地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中長期內或將持續偏緊,資金利率或高位徘徊,金融去杠桿化將是大勢所趨,在此過程中,銀行的盈利勢必受到拖累,因此,無論對于銀行H股還是A股來說,都難言其已經見底。
港元港股罕見背離
近日在港股不斷探出新低的同時,港元匯率卻逐級走強,美元兌港幣匯率已從7.766高點回落至昨日最低的7.7517,創出今年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同時也逼近了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
根據以往經驗,港元與港股走勢背離的現象還是極為罕見的,畢竟港股的資金市特征較為鮮明,而港元匯率又是代表著國際資金進出香港的最直接指標,[香港公司注冊]通常港元升值意味著資金大規模流入,港股也必然受到激勵而上漲。
此次港元與港股的背離主要有以下因素有關:一方面,在美聯儲量寬退出預期明確的背景下,資金流入美元資產,美元指數大幅上行,而港元由于實行釘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其同樣獲得國際資金的青睞。這種情形也并非沒有先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的一段時間,國際資金就大幅流入香港市場,導致美元兌港幣匯率跌至7.75水平,但與此同時,港股也并沒有受此刺激而走強,而是跟隨美股大幅下挫。另一方面,資金流向與港股走向出現反差也說明了流入香港市場的資金并沒有進入股市,而具體流入了哪類資產,目前仍無從考證。
展望后市,盡管此次國際資金流入并未推動港股走強,但對于港股市場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說明當前場外資金較為充裕,一旦內地因素對于港股的沖擊減弱,那么,不排除資金大規模涌入港股進而推升股指報復性彈升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