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恒基地產“天匯”事件再有新進展,繼香港警方調查后,香港證監會亦正跟進事件,知情人士指出,無論證監會及警方商罪科,均在認真研究,在本身的執法范圍,如何入手調查天匯問題交易個案。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早前證實,警方及其它執法部門,正調查天匯事件,據了解,證監會近日亦介入調查。
至于證監會可循甚么角度調查天匯問題交易個案?一名熟悉監管法規市場人士分析指,若循民主黨投訴提供虛假及誤導數據,誘使公眾交易以推高恒地(00012)股價的角度,則必須是公司發表公告,證監會才能根據《雙重存盤》進行調查。但恒地未有就有關物業交易發表公告。
業績報告 加入較罕見陳述
該名市場人士續稱,從證監會的角度看,在今年3月底,恒地公布的重訂年結日的18個月業績中,將24個天匯單位售樓收益入帳,證監會可能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下要求財務報表準確無誤的規定,提出質疑。
“只要詳細了解有關售樓合約條款,便知道只要樓價下跌多于5%,交易撻訂的機會便很大。”該名市場人士分析指,恒地在業績報告中,并加入“現時并沒有理由相信,該24個單位之銷售不會完成”,用語較為罕見。“可以想象,或許是核數師與公司管理層,討論有關售樓收益入帳安排時,要求管理層作此陳述。”
另外,身為資深大律師的公民黨湯家驊昨日質疑,天匯事件中,恒地與撻訂買家訂立的合約條文,訂明買賣雙方可以隨時終止交易,而賣方只會沒收5%的訂金,與一般的樓宇買賣,賣方可以追收差價及強制要求買方完成合約,并不一致,質疑事件不尋常。
湯家驊稱,由于事件涉及兩個市場,包括金融和房屋范疇,要求立法會房屋及財經事務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跟進,并促請證監方面了解是否有人藉今次事件,從股票市場中獲利。
不過,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表示,已決定不會與財經事務委員會召開聯席會議。
恒地質疑湯家驊 不熟條例
對于湯家驊質疑天匯交易,恒地發言人指,只沒收天匯買家5%訂金的做法,是符合現時售樓花同意書的政府標準合約要求,此外,合約的17條,有關強行完成買賣指令,只適用于賣方(即發展商),對買家無此要求,而計算逾期完成交易的罰息,則是根據當中第3(5)條,以匯豐銀行最優惠利率加2厘為準,即7厘。發言人指出,議員的誤解,或來自對買賣物業條例不熟悉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