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聯儲局新任主席耶倫發表的貨幣政策立場溫和,昨掀新興市場升浪,恒生指數以接近全日高位收市,收報22285點,升323點,兩日連升706點。
港股技術走勢改善,[國際文書文件公證認證服務]成交配合增93億至760億元,短線挑戰23000關;券商連日形成「撈底」共識后,資金涌入「舊經濟」的兩大「殘價」板塊——內銀及內房。
藍籌ADR午市先升后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研究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設立專項資金,今年將安排100億元人民幣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投資界預計,相關措施會為環保及新能源股份帶來支持,如國電科環(01296)、光大國際(00257)等。
港期指夜市收報22370點,升112點,成交2,736張。藍籌在美國掛牌的預托證券(ADR)午市先升后回,截至本港今晨2時15分,滙豐(00005)ADR折算報81.9港元,較港收市價81元高0.9元;中移動(00941)ADR折算報73.95港元,與港收市價相若,計及整體藍籌ADR表現,相當于恒指跌4點。
高盛首席中國策略員朱悅昨指,三大原因造就短炒機會,包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仍可觀,中資股已累跌不少,及市場原擔心中國銀根過緊引致信托或融資工具違約,但目前情況看來,北京不會采用極端手段,會在推進改革與維持合理增長之間取得平衡。
該行估計現已跌得低殘的宏觀經濟敏感股份,短期可獲修正估值,同時看好改革受惠股如大眾消費類等、新經濟行業如互聯網和電子商貿,及受惠美歐復甦的股份。
惟高盛對中國漫長而漸進式改革期內股市表現有所保留,[歐洲公司注冊]上周亦將國企指數年底預測由13600點降至12000點。
高盛:近年國指 「肥胖而平坦」
高盛首席亞太策略員慕天輝(Timothy Moe)昨指,國企指數近年處于所謂「肥胖而平坦(fat and flat)」上落格局,過去兩年半便有8次上落,上落幅度足有30%,每次為時4至6個月。「這令無論好友或淡友都難以長久維持持倉,投資者須留神市場已反映多少壞消息。」
慕天輝又指,儲局退市對新興市場最大的影響,是過往資金流入推動信貸增長快于名義經濟增長,造成流動性過剩,而貿赤國亦需要資本流入支持;當資金流向逆轉,便出現問題。新興市場的調整尚未完成,惟相信亞洲新興市場如印尼,經貨幣貶值后,情況尚可。
摩根士丹利則認為,新興市場貨幣近日回升,僅為美國上周就業職位數據遜預期觸發淡倉拆倉所致,質疑升浪可否持續。
大市反彈即見配股,京能清潔能源(00579)昨有機構投資者配售8,294萬股,每股作價4.5至4.65元,較昨收市價4.89元折讓8%至5%,套現3.8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