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市場憧憬中國版QE及經濟改善,六大藍籌齊創1年新高,與中資二三線股形成百花齊放景象,[注冊香港公司條件]帶領港股沖破雙頂阻力,挑戰今年初高位23469點。
瑞銀昨以「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松,簡稱QE)形容上周五國務院公布的局部銀行「定向降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政策,認為合理的信貸增長及社會融資將會持續,與之前的寬松周期不同,今次微刺激強調結構性改革,相信市場反應正面,措施將增加貨幣流通速度,及減低結構性風險。
該行分析師黃英指,利好內銀股短期有技術反彈,基于改革仍在進行,對板塊減少悲觀看法,但中線仍維持審慎,主要業務面對農村及中小企的銀行,可受惠流動性改善,上調農行(01288)至「中性」,目標價升16%至3.6元,同時上調中行(03988)及信行(00998)目標價至3.7及4.5元,較舊目標價增幅為12%及11%。
高盛則提出三大顧慮,[開曼注冊公司]首先,寬松是針對企業貸款成本,而不是降低按揭成本及刺激消費需求,未能長線改善企業盈利;其次是措施未有解釋兩大問題,就是地方平臺或企業債務的隱性擔保,影響信貸價格,以及新興行業的競爭,增加了銀行的資金成本;第三是局部降準不能補償收緊影子銀行對小微企的信貸能力。
雖然高盛亦認為短期對內銀及券商股有刺激作用,但措施并不全面,未能因此而調升銀行的盈利預測。
大市方面,恒指昨高見23327點,基金預期仍可挑戰今年初高位。「距高位僅差近200點,仍有機會破頂,近期內地公布的措施,將利好資金鏈。」交銀國際資產管理董事馮時煖指,中國版QE以抗衡美收水,尤其是昨日二三線股炒上,顯示資金充足,令周期股的表現比大市更好。他解釋,中國版QE與美國不同的是,不是控制息口,而是以控制存款準備金率為工具,以釋放資金。
歐洲通脹下跌,市場憂慮步進通縮,輕微遏抑歐美股市表現,本港夜期跟隨下跌,收報23093點,跌11點,[注冊馬紹爾公司]成交3,104張。截至本港今晨4時,滙豐(00005)在美國掛牌的預托證券(ADR)折算報81.1港元,較港收市價81.5元低0.4元;中移動(00941)ADR折算報76.7港元,較港收市價76.9元低0.2元,計及整體藍籌ADR表現,相當于恒指跌64點。
恒指昨收報23291點,升209點;國指收報10368點,升118點;主板成交縮11%至673億元,沽空比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