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至今,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始終處于輿論的風暴口當中。
7月15日,港交所公告稱,[注冊開曼公司] 接香港證監會[微博]指令,于當天即時停止漢能薄膜發電股份的買賣。在強制停牌前,香港證監會曾于5月28日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已就漢能薄膜發電的事務進行調查,有關調查仍在繼續。
這是繼5月20日股價被腰斬并遭證監會調查后,李河君在資本市場遭遇的又一次重大打擊。此前,李河君曾憑公司股價攀升,而一舉登頂中國首富。
7月16日晚間,漢能薄膜發電發布公告表示,不同意香港證監會此前強制其停牌的決定,公司目前業務正常,計劃提起申述,尋求盡快復牌。“這或許只是漢能方面的媒體策略,效果不大。”7月20日,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股票遭勒令停牌一事,7月16日和7月20日,時代周報記者兩次致電漢能薄膜發電位于香港的辦公室,對方在登記完記者電話后,并未給予任何回復。
陷“強制”停牌風波
7月15日,漢能薄膜發電公告稱,根據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的條例第8(1)條,香港聯交所應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指令,即時停止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買賣。
香港證監會發言人表示,目前證監會對漢能(薄膜發電)的調查還在進行中,對于調查相關情況不便置評。港交所發言人也指出,停牌是因收到香港證監會的命令,對于其他方面不便置評。
就在監管機構對此次停牌之事保持“沉默”之時,7月16日,漢能薄膜發電卻高調“喊冤”,不同意香港證監會此前強制其停牌的決定,并計劃提起申訴,尋求盡快復牌。
漢能薄膜發電已經通知香港證監會,擬根據香港證券市場規則第9條,向證監會董事會發出申訴,要求取消此前的停牌指令,并尋求盡快恢復股票交易,“如有必要,擬通過司法途徑,對香港證監會的決定提出反對。”
漢能薄膜發電方面還表示,其于今年6月9日收到香港證監會的函件,要求其提交漢能薄膜的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2011-2014年的財務報表,以及漢能控股集團主席李河君的重大未償還貸款詳細情況。
對此,漢能薄膜發電認為,上述材料屬于非公開的資料,涉及漢能控股的內部事務以及李河君的個人事務,漢能薄膜發電對此并無控制權,因此無法提供相關文件或資料。
“香港證監會監管嚴格和規范,此番強制要求漢能薄膜發電停牌,想必是掌握了較為具體的相關證據。”北京郝俊波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郝俊波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證監會在調查近兩個月后發布此消息,說明已經掌握了其股價異常波動的部分證據。”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說,“漢能發公告看著更像是一種聲稱自己無罪的姿態。關于最終結果,本次停止交易很有可能使漢能退市。”
或為停止場外交易
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的股價從開盤7.35港元暴跌47%,腰斬至3.91港元。隨后,公司緊急盤中停牌后,兩個月來其一直處于停牌階段。
7月16日,漢能薄膜發電發公告,解釋了5月20日臨時停牌的原因。
公告顯示,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之所以決定臨時停牌,主要原因為股價大幅波動,并表示當時即“有理由相信,股價大幅波動的原因,乃基于一家公司設備購買方,可能不會進行與本公司所訂立有關BIPV生產線設備的銷售合同所致。”
漢能薄膜發電同時表示,已在公告發布之日收到包括新華聯、內蒙滿世兩個設備購買方對于合同的書面確認書,但并未收到寶塔設備購買方的銷售合同。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自股價腰斬后,雖然漢能薄膜發電一直處于停牌,但其場外交易活動頻繁。
據長期跟蹤漢能薄膜發電的券商分析師稱,在監管層調查漢能后,手中握有大量其股票的機構和散戶便開始尋求場外交易,“以遠低于停牌時的股價大量拋售,折價一度達到87%”。
翻查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查詢服務發現,渣打銀行[微博](香港)有限公司(下稱“渣打銀行”)持倉減少最多。5月20日當天,持有48.20億股,占比11.55%,而到7月15日,其持有7.17億股,占比僅為1.71%。
另外,在5月20日起至7月15日當天,中信證券經紀(香港)有限公司持股量增持最多,由33.17億股增加至68.92億股,持股比例由7.95%增加至16.50%。
頗引外界關注的是,漢能薄膜發電還是滬港通標的股,而替內地港股通投資者代持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登公司”),其持股數量也出現增加。
上述持股記錄顯示,5月20日,中登公司的持股數為6.37萬股,占比1.52%,截至7月15日,該公司持有6.59萬股,占比1.57%。
目前,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為1632億元,照此計算,上述中登公司的股票市值約25.6224億元,意味內地散戶目前至少仍持有漢能約25.6億元股份。
在漢能被勒令停牌后,反映香港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主要風向標的恒生指數,亦準備將漢能薄膜發電剔除。
在恒生指數方面看來,由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的股票持續停牌,故將從恒生環球綜合指數、恒生綜合指數及恒生中國內地100指數中將其剔除,并于7月27日起生效。
英國富時集團也表示,鑒于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不知何時能夠復牌,決定將其股份剔除出旗下富時中國A50指數、富時香港指數、富時香港除H股指數,有關調整于7月20日起生效。
禍起關聯交易?
7月16日,漢能薄膜發電在公告中稱,“本公司了解到證監會關心本集團在財政上依賴漢能控股及其關聯公司,關注本集團的持續經營能力”。
香港證監會所據的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之條例第8(1)條規定,證監會若覺得上市公司有以下問題,可叫停其股票交易,包括:公司招股章程、通告、介紹文件及載有關于法團債務安排或法團重組的建議的文件等要項存在虛假、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為證券維持一個有秩序和公平的市場是有需要或合宜的;為維護投資大眾的利益或公眾利益起見,或為保障一般投資者或保障在某認可證券市場上市的任何證券的投資者而暫停有關證券的一切交易是適當的等。
目前,暫不得而知漢能薄膜發電到底是上述何種問題,而被叫停股票交易。不過,在黃立沖看來,證監會或許是因為漢能薄膜發電存在大量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對其進行調查。
李河君一直財技超群,通過“左手倒騰右手”的交易,漢能薄膜發電的主要收入源自母公司漢能控股,此業務模式廣為市場詬病。
在漢能控股的光伏布局中,包括上游(薄膜生產線制造)、中游(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和下游(電站等產品應用)業務。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自2010年以來,漢能薄膜發電營收的大部分源自向母公司及關聯公司銷售設備所得。2013年,漢能薄膜發電32.74億元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漢能薄膜發電母公司。2014年,仍有62.23%收入來自母公司。
就在今年6月14日,漢能薄膜發電還終止了向控股股東漢能控股出售6套總產能為900MW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BIPV組件封裝線設備及技術服務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漢能薄膜發電在公告中并未詳細交代此次終止交易的具體原因,這再次引發了外界對其的質疑。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認為,終止這次交易對漢能薄膜發電來說并不是個利好消息。由于漢能薄膜的絕大部分利潤來自關聯交易,這項交易的取消肯定會對該公司產生影響。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收到香港證監會上述函件后,漢能薄膜發電立刻尋求了法律意見,并與香港證監會溝通,希望回應及釋除香港證監會的疑慮。
另外,漢能薄膜發電還在公告中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變”措施。
漢能薄膜發電稱已向香港證監會提供了該公司獨立董事搜集到的所有相關資料,并提出后續對公司進行重組,以大幅削減或終止當前與漢能控股的持續關聯交易、加強公司現金狀況,使公司可以繼續拓展及發展與獨立第三方的業務。
與獨立第三方的業務,[注冊馬紹爾公司]漢能早已展開,并開啟了多元化戰略,以民用光伏市場為例,漢能薄膜發電早已想撬開這一還未開發的處女地。2013年,漢能即成立了漢能全球光伏應用集團,擴充下游薄膜發電項目及應用產品業務,并啟動了多個位于中國、美國及非洲等的薄膜發電站項目。去年10月,漢能產品開發集團成立,李河君親任首席執行官。
在李河君的規劃中,希望通過薄膜材質輕便的特性,打造多款民用移動式光伏產品,計劃在未來3-5年內,光伏應用產品的業務比重達到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