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人民幣升值及美元貶值的問題,持續困擾市場在海外,但生產設施在內地的企業。不過,原來經過多年不斷拓展內地市場,不少電子產品企業已將匯兌影響減到最低,特別是中游電子零件生產商以不同貨幣訂立合約,達到「自然對沖」效果。
生產及銷售電容器的萬裕國際(894),其董事總經理陳宇澄指出,雖然其采購是以美元結算,但由于銷售是按客戶所在地決定,近年越來越多客戶選用人民幣結算,故公司已「自然對沖」人民幣升值影響,長遠而言公司應可受惠于人民幣升值。
產品加價抵人工升幅
他說:「由于越來越多企業將生產設施設在內地,目前公司約有一半定單是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故在美元貶值及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對公司反而有利;預期下半年度毛利率可以維持。」他相信,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的定單會增加。
從事代工生產的信佳國際(912),其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吳自豪表示,公司主要的人民幣支出是工人薪酬,占總成本僅數個百分點,加上持續推出價格更高的新產品,基本上人民幣升值對公司無影響。他又透露,首季度(4至6月)定單錄得雙位數增長。
生產及銷售耳筒的富士高(927),其主席楊志雄則坦言,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頗大,「人民幣持續升值及內地調升人工,均對公司生產成本構成一定壓力,故今年已將舊產品售價調高3至5%,新產品則較舊產品調高約10%,以期抵銷有關影響。」他不諱言,調整產品售價未能悉數將所增加的成本轉嫁,故集團已著手拓展內地市場及加快推出新產品,以減輕有關影響。
聘顧問節流省成本
同樣從事消費品生產的風筒生產商建福集團(464),亦面對同一問題,主席林偉明表示,已聘請顧問制訂節流方案,「按計劃公司會于10月起開始提升營運效率,料最終可減省20%成本,由于物料及人工成本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公司已把產品平均單價上調5%至8%,務求將部份成本升幅轉嫁予客戶。」
萬威國際(167)執行董事陳鮑雪瑩則表示,人民幣升值及最低工資等因素,令成本上漲,是整個行業都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今年公司將集中資源提高營運效益,透過外判部份業務以減低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