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羅納爾多,我來自巴西。淡水河谷是巴西礦業巨擘,也是中國與巴西貿易促進的橋梁。”
這則由國際足球巨星羅納爾多代言的形象廣告自2009年始就在中國眾多電視臺播放。淡水河谷此舉希望改變其作為國際鐵礦石三大巨頭之一在中國民眾中“貪婪暴利者”的形象。
10月初,巴西淡水河谷全球總裁兼CEO羅杰·安乃利(Roger Agnelli)第一次參加了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他坦言希望借此加強與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溝通。由于他的到訪,使得外界再次猜測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巴之間會否就國際鐵礦石談判機制和價格有新變化。
“季度鐵礦石定價機制目前來看還是不錯的,至少這種機制正在正常運作,但這個機制需要鞏固,鞏固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绷_杰·安乃利在上海明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在和客戶就已經簽訂的合作進行重新洽談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
所謂“困難”是指仍然有一些鋼鐵廠家并不能完全接受由淡水河谷開出的季度定價方案,“說服”工作仍然顯得很必要,其中就包括中國鋼鐵企業代表寶鋼集團。
本月與寶鋼進行新會談
巴西淡水河谷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陸最大的采礦業公司,被譽為巴西“皇冠上的寶石”和“亞馬孫地區的引擎”。
2009年,淡水河谷生產鐵礦石達2.38億噸,其中1.42億噸銷往中國,該公司銷售總收入的57%來自中國需求的貢獻,中國市場已成為淡水河谷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而寶鋼集團成為其至關重要的談判對手。
羅杰·安乃利向《中國經濟周刊》證實:“10月份這次來上海我并沒有與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進行會談,因為11月初我還會來上海,與淡水河谷的中國客戶進行接洽,特別是寶鋼集團。寶鋼是淡水河谷的重要客戶,而且合作關系一直非常良好,希望這樣的關系能夠保持。”
然而,“合作良好”并不能彌合“商業利益”上的分歧。今年4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今年全球鐵礦石談判的形勢比較復雜,完全放棄長期協議價的談判方式,中方是無法接受的。”而正是淡水河谷率先提出了放棄長期協議價,并使得國際鐵礦石談判開始短期化。
今年10月,淡水河谷表示,由于中國需求下降,10月鐵礦石季度價格將下調10%,這也是其今年以來第一次下調鐵礦石價格。但有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淡水河谷高層11月來上海與寶鋼高層進行會談的重要內容或將涉及2011年第一季度的鐵礦石談判,其中可能會涉及鐵礦石價格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整的關鍵性問題,而漲價幅度備受關注。
今年9月,淡水河谷執行董事約瑟·卡洛斯·馬丁斯已發出信號,稱全球鋼鐵業的需求明年將復蘇,漲價的可能性增加。
長協機制的喪失,使得全球鐵礦石談判變得更為頻繁和膠著。
鐵礦石談判短期化的始作俑者
“目前的機制通過改善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的現實供需狀況。對于未來的定價機制,希望與鐵礦石需求方通過公開坦誠的方法進行探討并維系長期的合作關系!绷_杰·安乃利這樣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但針對是否會將季度定價轉向月度定價甚至金融化定價,使得鐵礦石價格實現短期化,淡水河谷方面不予置評。
今年3月,淡水河谷率先宣布改變原有的銷售政策,執行更為靈活的鐵礦石定價模式,原有年度基準定價機制改變為季度定價。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已有40余年歷史的鐵礦石長協機制是利用鋼鐵企業和鐵礦石供應企業的利益互補建立起的長期依存關系,其將短期利益長期化,穩定了鐵礦石價格的波動。而淡水河谷提出的“季度鐵礦石定價機制”徹底改變“年度鐵礦石談判機制”并最終動搖長期協議制度,通過制度來影響鐵礦石國際貿易。
淡水河谷中國公司事務總監湯安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原有的年度談判定價模式已經改變了。淡水河谷與中國鋼企達成的季度礦價,均采取新加坡普氏指數作為‘中國現貨市場價格指數’,而普氏指數又以青島港65品位的鐵礦石到岸價的3個月均價確定。”
此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曾提出了季度定價改革方式,認為鐵礦石季度價應當與鋼價指數掛鉤,而不是和普氏指數掛鉤,遭到了淡水河谷方面的嚴詞拒絕。
正是在淡水河谷提出季度定價之后,全球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力拓和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必和必拓緊隨其后宣布,與多數亞洲客戶以到岸價并在更為短期的價格基礎上達成了鐵礦石價格協議,從而取代以往的年度價格合同。
年底完成赴港上市
目前,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控制全球約2/3的鐵礦石海運貿易。今年上半年,上述三大礦業巨頭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60%、100%、146.6%。毫無疑問,以中國鋼鐵企業為代表的最重要采購者為三大巨頭貢獻了巨大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與澳大利亞兩家礦業巨頭力拓和必合必拓相比,地處南美洲的巴西淡水河谷存在著海運成本高的劣勢。解決這一問題已經成為淡水河谷在中國能否順利擴張的首要問題。
羅杰·安乃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淡水河谷在中國已做了很多投資,包括向中國公司購買了很多鋼結構產品,同時不少中國公司也為他們提供服務。這其中就包括一個月前的一筆大單。
9月10日,淡水河谷宣布已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達成貸款協議,貸款款項用于委托熔盛重工建造12艘40萬噸級“中國型”巨型礦石運輸船只,將于2011年初開始陸續交付。
有分析人士認為,淡水河谷建造“中國型”巨型礦石運輸船的目的是為了在中國青島的董家口港區40萬噸級碼頭建立分銷中心來降低海運成本,相比小船運輸成本或降三成左右。
淡水河谷鐵礦石部執行董事馬丁斯對記者坦言,淡水河谷在中國建鐵礦石分銷中心,對于淡水河谷客戶來說,可以省去從巴西起程的45天長途海運,而且購買量可以更大。但這一計劃目前仍然在等待中國管理部門的批復。
除此之外,為了密切與中國的關系,淡水河谷9月24日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準其股票以存托憑證(HDR)的形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淡水河谷表示,目前,在香港證交所上市的程序仍取決于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預計將于2010年底完成。
此外,盡管上海證交所國際板的具體細則還沒出臺,但淡水河谷也已經表達在國際板掛牌上市的興趣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