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P2P行業對借款人信息的披露普遍不夠充分,對借款人的名稱也多為隱去。因此,如東方創投,公司利用信息不對稱,只在前期發了少數真實的融資項目,此后都是虛構借款人,發假標自融。
這種做法有保護借款人隱私的合理考慮,[注冊薩摩亞公司]但也產生了一個實際的問題:投資人無法獨立求證借款的真實性。“在目前環境下,一個出于保護借款人隱私,不公布借款人名稱的正規平臺,與一個虛構借款人的自融平臺,在投資人看來是一樣的,無法判別。”網貸之家首席運營官石鵬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石鵬峰認為,合理的做法是要兼顧借款人隱私,也要充分披露關鍵數據。在不披露借款人名稱的前提下,保證其他關鍵數據的充分披露與真實可信,要靠監管層面的設計。
“在判斷一筆借貸的風險時,借款人的名稱不是關鍵數據。關鍵數據是借款的用途、還款來源,以及相關的證明材料。包括學歷、信用報告、婚姻狀況、財產、收入證明等。這些有助于判斷借款人是否具有真實借款意圖與良好還款來源的信息,是應該充分披露的。”石鵬峰進一步解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瀏覽東方創投網站發現,其網站布局、項目信息披露與一般平臺大同小異。
會員點開具體項目,可以看到一些資料欄目(在滿標前可以點擊查看證照),包括身份證、結婚證、房產證、營業執照、委托書、借款借據、貸款項目審批報告、擔保保證書、借款合同等。不過東方創投投資人維權代表龍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這些證照上,看不到主體名稱,無從辨別真偽。
東方創投的這種披露形式,目前也被大多數平臺采用,即披露一些隱去借款主體名稱的證件及資料。
“個人借款人的信息涉及個人隱私問題,[薩摩亞注冊公司]當企業作為借款人時,也會擔心被合作機構看到,所以對借款人部分信息(比如名稱)適當保護是有其合理性的。”石鵬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表示。
然而,投資人將無法驗證借款的真實性,而目前監管依然缺位,這給虛構借款人的自融平臺留下了非常大的生存空間。
龍威向記者表示,東方創投很多標都做成紅本抵押的形式,少數投資人實地考察看出一些問題后,出于各種考慮不會聲張,只是及時抽回本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以投資人的身份咨詢國內某知名P2P平臺,被告知不僅平臺不公布借款人名稱,電子合同上也看不到這些信息。東方創投投資人維權律師劉汪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投資人在東方創投簽的是電子合同,借款人是一個虛構的網絡ID。
事實上,在確認借貸關系后,多數平臺依然不會對投資人披露借款人名稱。石鵬峰表示,目前只有極少數平臺有條件地披露借款人名稱,“比如嚴格的居間平臺,投資人投標后,會收到借款人的賬號和名稱,然后才把款項打過去。這時候可以看到借款人的名稱。”
東方創投官網上顯示:“東方創投將與深圳華夏通聯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夏通聯”)建立合作關系,全場100%保本保息……”在具體融資項目中,也對華夏通聯做詳細介紹。
“但實際上,擔保公司沒有出具保函,也沒有與投資人簽訂合同。”劉汪韜律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上查詢結果,華夏通聯企業法人為趙行坤,“趙行坤是鄧亮的親戚,同時在東方創投擔任財務總監。”劉汪韜律師向記者介紹,“趙興坤在筆錄中陳述了他與鄧亮的關系:鄧亮是華夏通聯實際控制人。”
劉汪韜律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盧森堡公司注冊]投資人知道趙行坤的存在,但是沒有去調查他與華夏通聯的關聯。實際上,大部分投資人缺乏去核實的精力與專業知識。
根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上查詢結果,目前華夏通聯已經被載入經營異常名錄,事由是“通過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時間是201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