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日前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不超過3%,并提出八條禁令,防止銀行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對于設置存款偏離度,[新加坡注冊公司]我們是樂見其成的,意味著銀行員工不再有那么大的攬儲壓力。不過,這短時間還是難以改變銀行拉存款的競爭。”一名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236號文的發布,市場看法不一。不少專家和銀行業人士認為,在存貸比監管指標未有所調整的情況下,存款偏離度實際上將加大銀行攬儲的壓力。也有分析稱,存款偏離度是監管推進一系列政策的前奏,將促使銀行加強負債管理,優化銀行考核體系等。
據知情人士透露,銀監會下一步將推出銀行負債質量管理辦法。9月10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也曾表示,銀監會將研究制定商業銀行負債管理和評價辦法,有效評估商業銀行負債質量,加強負債質量管理。
實際上,下一步銀行業界更為期待的是存貸比是否調整。
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何為存款偏離度?
“存款偏離度是一個衡量存款波動情況的指標。針對月末存款高于月日均存款的實際,236號文限定月末存款不得高于月日均的1.03倍。”一名監管層人士分析稱。這意味著,如果銀行月日均存款為100億元,月末的一天銀行的存款不能夠超過103億元。
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實際上就是希望銀行不要在月末特別是半年末和年末面臨監管考核的時間點,為達監管標準而違規大規模攬儲。例如很多通過理財資金募集或到期設置在月末,促使月末資金大增,而到下月初銀行存款便面臨大幅度的流失。
“銀行拉存款‘沖時點’并非一天兩天的問題了,今年以來銀行存貸款波動較為明顯,對宏觀經濟而言是有一定影響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
從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6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3.79萬億元,到7月份人民幣存款則減少了1.98萬億元。存款的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貸款,7月份人民幣貸款新增量減少到3852億元,存貸款在新增規模上出現波動較大。
抑制銀行存款“沖時點”,曾剛表示,236號文從宏觀方面分析其影響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以降低存貸款的波動帶給貨幣政策的干擾;二是銀行存款“沖時點”會導致一段時間內市場資金的劇烈波動,如果得到抑制,可以降低銀行流動性風險。
除了遏制“沖時點”,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236號文還要求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不得設定單純以存款市場份額或排名為要求的考評指標,分支機構不得層層加碼提高考評標準及相關指標要求。
“從目前的政策來看,我認為銀行的攬儲壓力不會有多大的改善,或者說短期內還是上升的。”某中小銀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現實的情況是,一方面受到銀行存貸比時點考核的制約,銀行為達標不得不在月末突擊攬儲;另外一方面則是銀行有業績考核壓力,特別是上市銀行在季末、半年末、年末發布業績數據,銀行有業績增長壓力。再加上利率市場化提速、互聯網金融興起,銀行攬儲成本和壓力都在上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表示,[注冊新西蘭公司]在存款偏離度考核下,銀行仍很難改變追逐存款行為。
從銀行業界不少人士的呼聲看來,236號文對于銀行拉存款“只緊不松”,相關政策也略缺乏新意,“沖時點”可能會改變形式,例如從月末的時間點提前。
“在存貸比實行月度日均考核之后,很多銀行內部考核的時間點設定為提前。例如,將內部年度考核時間點提前到12月25日、26日等。”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銀行還會根據時點存款偏離度的測算來調整存款的規模。
另一銀行內部人士則擔心,在存貸比、存款偏離度雙重監管考核之下,銀行是否會走一些創新途徑規避監管,例如加速負債和貸款紛紛表外化,以保持銀行的盈利增長。
《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專家和銀行業界人士均認為,存款偏離度的設定對大型商業銀行影響并不會太大,甚至可能是積極的影響。而一些股份制銀行、快速發展的城商行面臨較大壓力。
上述中小銀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也表示,未來銀行在經營上還需要緊抓住基礎客戶,才能夠緩解攬儲壓力。
同時,236號文還寄希望于遏制銀行存款“沖時點”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現在來看,對社會資金成本影響方向是不明確的。”曾剛分析稱,對存款監管要求更加嚴格,可能短期內會促使銀行負債成本更高。
“一般性存款被分流嚴重,而高息攬儲被限制會導致銀行存款下降而制約銀行信貸投放,可能會導致實體融資成本不降反升。”民生證券相關分析稱。
此次236號文令業界感到“只緊不松”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未對存貸比做出進一步的調整。
“盡管有業績增速壓力在那里,存貸比的設置還是銀行存款‘沖時點’的最主要的因素。”上述中小銀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期待后續的“組合拳”,例如對存貸比的調整。
“從趨勢上來講,存貸比考核有優化的空間,需要進行適度的調整。”曾剛稱。
正如連平所分析,在外匯占款增速放慢、金融脫媒加快、利率市場化推進和互聯網金融崛起的背景下,銀行存款增速將趨勢性放緩。而為穩定增長和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信貸又需要保持一定增速。在存貸比機制下,信貸投放就需要相應的存款增長。銀行存款市場競爭仍將激烈。
今年6月末,銀監會曾對存貸比指標進行過調整,在分子項中扣除6項,分母項中增加大額可轉讓存單等,不過市場期待已久的同業存款并未被納入到存貸比分母當中。
當然,要突破存貸比75%的界限或者取消存貸比,修訂《商業銀行法》是必經之路,不過對存貸比中“存貸”范圍依然還是有可調整空間。
存貸比進一步調整未有確切消息,[新西蘭公司注冊]上述知情人士稱,下一步銀監會將會出銀行負債質量管理辦法,可能會解決更多的問題。
尚福林也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和多層次金融市場 不斷發展,銀行負債結構多元化,負債成本逐步攀升,資金來源穩定性下降,加大了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銀行業要在繼續做好資產管理、資本管理、流動性管理的同時,加強負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