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市場傳聞,央行對五大行進行5000億元SLF。傳聞稱,央行通知五大行,將在最近兩天分別向每家做1000億元的SLF,期限為三個月。分析認為,SLF旨在平滑短期流動性,這可能是央行試圖引導融資成本下降,但又不愿釋放過于寬松信號的舉措。
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是指常備借貸便利操作,[新西蘭公司注冊]通常用于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SLF的最長期限為3個月,目前以1至3個月期操作為主;屬央行的非常規操作,一半由金融機構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操作內容不即時公開,每季度公布一次前季度每月的余額。利率水平根據貨幣調控需要、發放方式等綜合確定。
此傳聞被市場解讀為,貨幣政策短期寬松將常態化,近似降準0.5%。截至發稿時,央行暫沒有對騰訊財經回應此事。工商銀行發言人對騰訊財經稱,暫聯系不到相關業務人員,無法確認此事。
國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鐘正生發布的“非正式”評論稱,“這一傳聞初步證實,但未最終證實(估計央行也不會披露)。”
他指出,SLF主要用于平滑短期流動性,這個節點投放很有可能。目前看來,新股發行和季末因素可能導致短期流動性出現大幅波動,且存款偏離度指標管理可能會造成波動提前。不采用逆回購,可能是不想傳遞過于寬松信號。
鐘正生稱,商業銀行一直抱怨存款準備金率高,放貸能力受到制約;而央行一直認為貨幣市場利率并不算高,商業銀行太顧及自身利益,而不顧及支持實體。所以,央行給五大行SLF,不想給商業銀行口實。
此外,后續降準降息概率幾乎沒有。[新西蘭注冊公司]5000億元的SLF量級相當于一次全面降準,基本堵住了因外匯占款轉負而再度興起的降準呼吁。鐘正生稱,據說這次央行所給SLF利率非常之低,足見央行定向引導融資成本下行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