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注冊公司]新華保險總裁萬峰在2014哈佛商業評論(微博)年會上表示,中國的保險行業經歷過三次大的創新,第四次創新將是服務的創新,而非互聯網帶來的創新。
保險業元老級人物萬峰曾擔任中國人壽總裁一職,在8月份離開中國人壽之后,加入新華保險擔任總裁。被業界認為將帶動新華保險在壽險業務上的轉型。
在論壇上,萬峰回顧了中國保險行業的前三次創新。第一次是營銷體制的創新,即保險代理人機制;1996年的分業經營,在法律上明確了財產險和人壽險要分開經營。他例舉數字說明,“1996年,人壽保險全行業保費收入不到100億元,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超過了一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率為27%。”保費收入的增加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大人壽保險市場,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第二次創新發生在產品領域。萬峰認為,2000年左右,保險公司打出理財產品的概念,解決了保險產品的問題。
而第三次創新解決的是渠道問題,2005年中國保險行業實行銀行代理銷售,這成為中國壽險銷售的主渠道,“每年新保單有70%來自于銀行!比f峰說到。
“這三次創新使得整個行業一躍成為世界人壽保險大國”,一個例子便是,在最新的世界上市保險公司排名上,中國人壽的市值躍居世界第一。
萬峰表示,[中國商標注冊費用]曾經有說法認為互聯網會引發保險行業的第四次創新,不過,一些專注于發展互聯網業務的保險公司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發展不如傳統保險公司!彼J為,保險行業的第四次創新將發生在服務領域。
“第四次創新對保險行業來說就是服務的革命!比f峰說到,服務的創新有三個方向,“第一會改變保險公司封閉式的服務”,即保險公司服務將變得更加開放,也會引入類似于銀行的客戶自助服務。“第二是由被動轉向主動”,即改變客戶找保險公司索賠的態勢,“今后在互聯網帶動下,保險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主動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第三個方向,萬峰表示,保險公司將由單一向客戶提供服務轉向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