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經綜合報道 北京時間3月27日凌晨消息,彭博社周四文章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年之際,美國所打造的國際經濟架構面臨誕生以來的最大改組,中國正嘗試建立一個新的渠道來產生符合其雄心的國際影響力。
據彭博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報道,[盧森堡公司注冊]中國擬在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中優先鼓勵使用人民幣,中國此舉意在推廣人民幣國際化運用,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
推廣方式可能包括在亞投行和絲路基金之下成立人民幣特別基金,以及通過這兩家機構發放人民幣銀團貸款和人民幣貸款等。
在中國的主導下,三個資金總量至少1900億美元的貸款機構正在逐步成型,其中的一個被媒體非正式地稱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也就是效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旨在重建貧瘠歐洲的一個項目。同樣在2015年,中國的人民幣可能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支持成為一種官方的儲備貨幣,這也是對其在貿易和金融中日趨廣泛應用的一種認可。
中國的影響力在過去數十年中逐步擴大,經濟上的高速增長使得它有能力搶購世界資源中越來越大的份額,其出口已經滲透全球市場,大量的金融資產讓中國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貸款和采購。現在,中國正試圖通過創建一個國際性貸款機構來提升經濟影響力,使其更加接近在政治和外交領域的地位,甚至美國的很多盟友都背棄了它來支持中國的倡議。
隨著中國力推“亞投行”,日本及其主導的“亞開行”正面臨不小的挑戰。
以往,日本是亞洲的老牌“金主”,牢牢掌握著亞開行的主導權。當前,中國正在加速構建亞投行,多個歐洲國家已經申請成為創始成員國。盡管許多亞洲國家遞交了申請,但日本是個例外,東京方面并不愿意將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影響力拱手交給中國。
自上世紀60年代創立以外,亞開行的“話事權”始終被美國和日本掌控。此前曾任美國駐亞開行特使的表示,亞投行將對日本的主導地位造成直接挑戰,兩大開發銀行將成為競爭對手。
日本遲遲不愿讓其他國家在亞開行掌握更大的發言權,迫使中國“另起爐灶”。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一直抱怨在亞開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缺少發言權。
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而言,美國在重大決策上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日本并沒有亞開行的正式否決權,但是和美國聯手控制著近四分之一的投票權,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成員國。中國的投票權份額約為6%。
韓國政府26日晚宣布,[注冊伯利茲公司]韓國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已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