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人士赴港買奶粉、搶購黃金、排隊購買奢侈品的風潮之后,赴港買保險產品的熱情持續攀升。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到香港新買的保單保費總額達211億港元,占到香港個人業務新增總保費的21.7%,預計全年會超過300億港元。保險專家認為,[注冊
英國商標]香港的金融市場相當成熟,當地銷售長期投資價值的金融產品成為內地客投保熱情不減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內地客戶赴港買保險的保費在2014年達到244億港元,預估今年會超過300億港元,也有更樂觀的觀點認為會超過350億元。相比五年前而言,這一數字增長了6倍之多。據民安財險產品企劃部萬鵬介紹,他親眼所見內地訪客在安盛、保誠和友邦等主流香港壽險公司排長隊購買保險產品,不輸奢侈品隊形。根據前三季度的保費加上近期的搶購熱潮來看,內地訪客今年對香港個人業務全年新增保費超過300億港元不成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重疾、理財保險、長期終身人壽等保險產品最受內地顧客歡迎。以重疾產品為例,香港保險保障的疾病多達60多種,而內地多數僅為40多種。在價格方面,同等保額的重疾險保費比內地低20%-30%。更重要的是,重疾在國內的最高保障金額500萬元是上限,而香港可以保到1000萬元,香港壽險公司也會根據內地人偏好量身定做旺銷產品。
以保誠推出的一款“危疾終生”的重疾保險產品來看,該險種保障范圍有52種,還對17項疾病預賠,加起來有69種,保費比國內優惠30%-40%。最主要的是它的分紅保單現金紅利價值高,投保年齡是出生15天到65歲。
另外,繳費首十年內附贈35%保額,相當于保費更加便宜,還對6種疾病增加20%額外保額,這樣對于客戶來講就有更多優惠。
除各種實實在在的優惠外,萬鵬認為,香港保險業的服務也做得比較專業。因為香港保險公司不直接擁有客戶,都是通過中介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同時,香港對保險從業人員任職資格的要求很高,常常一家就要服務好幾代人。且香港保險法規比較嚴格,購買的全流程更加嚴謹規范。比如,香港保險從業人員違反相關法律,罰款上千萬港元的罪責,這在國內是不可想象的。
在香港保險的熱潮下,大眾對于香港保險提高了一定的關注度,但買保險涉及到長期的投入并且要親自赴港購買,這個決定的過程肯定不是隨意的跟風,有通過慧擇香港保險經紀購買的用戶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他們之前想為孩子購買一款重疾險,對比了國內前幾名專門針對小孩的保險產品,最后發現還是香港的保險性價比更高,便果斷選擇了香港保險,還推薦他的同事、好友也一起購買。
慧擇網海外事業部總經理王薇認為,[
注冊美國商標]在這種熱潮下,內地保險公司應該在優化產品設計的同時,提高保險代理人的整體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萬鵬則認為,香港保險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制,而內地銷售的產品卻需要監管部門審批。事實上,這也不單單是保險行業的問題,消費者拿到手的是壽險保單,實質上有銀行、
基金、
信托大金融的匹配,這些綜合因素才促成了香港的保險消費環境與服務跟內地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