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香菇生產國,日本則是中國香菇出口的最重要目的地,近年來日本食品進口安全標準日益嚴苛,導致中國香菇對日出口連續減少,香菇之鄉浙江慶元縣對日出口銳減六成左右。
中國食用菌協會副會長、大山合集團董事長毛傳福稱,2009年全國香菇產量在340萬噸左右,產值約350億元,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菇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日本是中國香菇的主要市場,但是近年來中國對日本的出口量連續減少。
浙江慶元縣被稱為“香菇之鄉”,800年前開始人工種植香菇,每年干香菇的產量6000余噸,慶元縣食用菌管理局局長張世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以干香菇為主,日本是慶元的主要市場,前幾年50%的干香菇出口到日本,也就是3000~4000噸,現在不到20%,只有1000多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在2006年實施了食品進口‘肯定列表制度’。”按照這一制度,以農藥殘留指標為例,香菇等農產品(20.40,-0.50,-2.39%)的農藥殘留不得超過0.01毫克/公斤的標準。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使國內的香菇出口企業成本增加。張世炎說,“肯定列表制度”規定了600多個技術指標,日本不是每個指標都掐我們,但是哪怕幾個指標的檢測也讓企業頭疼不已。毛傳福介紹:“一個集裝箱的干香菇2~3噸,按照每公斤3元的毛利潤算,一個集裝箱的利潤9000元左右,進出口的一項指標的檢驗費用500元,如果檢測5個指標,費用將增加2500元,實際上由于檢測費用的增加,中國香菇出口企業的毛利潤減少一半左右,這會影響香菇出口的積極性。”
張世炎認為,日本現在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非常苛刻,超出了必要的保護人體健康的需求,其實是一種貿易壁壘。業內人士稱,日本抬高技術標準,在商業上不乏利益,“日本大肆宣揚中國產品質量問題,讓日本消費者感覺中國產品是有毒的,我們出口的干香菇是1000多日元/公斤,它們自己產的香菇原來是3000多日元/公斤,現在漲到5000~6000日元/公斤。”